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种香菇,“大白”是唯一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304
内容摘要:    图为菇满乡合作社社员在香菇大棚里采收香菇。  大白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杉松下堡村的香菇种植户对一等香菇
   

 

  图为菇满乡合作社社员在香菇大棚里采收香菇。

  “大白”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杉松下堡村的香菇种植户对一等香菇的爱称,他们把一等、二等、三等香菇分别称“大白”“小白”“次菇”,“大白”的价格是“小白”的二倍,更不用说“次菇”了。

  以前杉松下堡村也有许多村民种蘑菇,但是效益不佳。在菇满乡合作社理事长王明芳带领下,村民们都种出了优质价高的“大白”。“大白”已成为满乡农产品的一张名片,王明芳也因此被评为抚顺市“百姓雷锋”。

  为何自家种不出,而加入菇满乡香菇种植合作社后就能种出“大白”呢?记者前往菇满乡香菇种植合作社一探究竟。

  有分工有合作社员承担零风险

  走进菇满乡香菇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大棚,看到菌棒上的香菇煞是可爱,难怪“大白”要卖出个好价钱。但是当初合作社也种不出这样的“大白”,王明芳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

  “现在回想当时回乡创业,真是胆大冒险,就是土话‘虎’,因为家里还有别的生意,我就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下夹河乡,投资80万元承租25个大棚,专门种植香菇,因为不懂技术、没有经验也不会管理,赶上香菇出菇高峰,遍地都是,拣不过来,都变成了等外品。”王明芳说,“那时候想哭也来不及,浇水都雇不到人。”

  几年来跌跌撞撞地实践、摸索,王明芳发现虽然香菇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看好,尤其是抚顺地区昼夜温差大,原材料丰富,很适合种植,但是要想做好也不容易。

  种出好香菇,她认为一要抓技术关键,由技术来保驾护航,这个产业才有可能做好,走得更远;二要走精品之路,不能种植普通的香菇品种,要做那种品质好、用工少、卖价高的品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要有农户参与,做真正的食用菌合作社,既有分工,还有合作,保底收益,做到让合作社社员零风险。

  回到家乡后,王明芳发现家乡还像她当初走时一样,还是那么贫穷,她立志要回乡帮乡亲一把,带领大伙种香菇。2015年她带领乡亲们外出参观学习,商讨一起做香菇产业,抱团共同发展。

  从2015年12月开始,她自投资金开始建设杉松村香菇种植小区。冒着冬季严寒,很多杉松下堡村的青壮劳力都投入建设工程中,会电焊的,结对焊接大棚钢梁,连接大棚骨架成行;有力气的,跟随挖掘机作业,安装大棚简易固定构件;一些家庭妇女分组裁剪塑料布,缝合保温棉……大家各尽所能,就是期盼小区早日成型,香菇菌棒早日进地,出产的香菇早日进入市场。

  技术突破转变观念种精品

  发展优质香菇,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必不可少。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与沉淀积累,王明芳成功总结概括出一整套生产经营方法。遇到难题一个一个攻克,比如当年找不到人浇水,她找到水泵厂的工程师,按照种植基地面积、扬程、流量设计微喷系统,一下子就可以控制10个大棚,浇水10分钟就结束,而以前3个人浇水要浇到后半夜两三点钟。比如改进了传统的熏蒸灭菌方法,采用“物理灭菌”——臭氧灭菌的方法,既提高了灭菌效率又改善了生产环境。在菌棒水分、菌种、木屑与松紧度上,合作社有一系列的数据控制与经验总结,实现了香菇一等菇产量大幅提高。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农户的种植观念,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在香菇种植过程中,总认为产量高就意味着效益高。于是片面提高产量,忽略品质,更没有进行产品分级。”王明芳说。

  如今,合作社承担了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科技推广项目,项目负责人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杰告诉记者:“我们在这试验新品种,有合适的会推荐给合作社种植。通过引导改变种植户的思想观念种植精品,推动香菇种植的提档升级。菇满乡合作社的这种以技术引领、统分结合的创新栽培新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将带动当地的香菇产业发展。”

  王明芳向记者介绍说:“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优势,我们实现一等菇达到80%,二等菇15%,次菇只有5%。我简单做了一下对比,不分级的香菇每斤只能卖2.5元,而经过分级处理的优质菇每斤可卖到3~8元,差异非常大。”

  管理创新统分结合效益高

  村民自己为什么种不出“大白”?一是缺技术,二是缺资金,合作社帮大伙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我们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除了扩大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让全体村民都通过发展香菇产业致富。在成立之初,农户缺乏资金,我们争取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扶贫基金,又以合作社担保并支付利息。2017年9月,合作社从农业银行争取贷款300万元,用于收购香菇和兴建新型暖棚生产菌棒,大棚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香菇。”王明芳告诉记者。

  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合作社还出资10万元为社员做香菇保险。资金的问题好解决,观念的更新不容易。菇满乡合作社把传授先进技术作为突破口,先后举办多期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走进香菇大棚现场指导,建立合作社微信群,发布、交流香菇种植、管理、采摘技术和体会。

  杉松下堡村的孔婷以前自己种过蘑菇,她告诉记者:“我种了12年的蘑菇,头几年挣了点钱,后几年就不挣钱了。以前都是自己弄菌棒容易坏。现在是合作社把菌棒弄好后摆到棚里,有他们的技术保障,种植零风险,保准挣钱。怕我们种不好赔钱,一栋大棚在种菇期间每月还固定给我们500元的管理费。我现在有三个棚,只带了两台捡菇用的小推车,其它的都是合作社的。”

  合作社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经营,但是对大棚的管理却是分户管理,谁家的大棚由谁管理,这种统分结合的模式极大的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因为最后种的菇多、好菇卖的多,种植户自己得到的也多。

  孔婷棚里的香菇“大白”要占到90%以上,“以前都是小蘑菇,现在一个棒上就几个‘大白’,省工省时又省力,效益还好。我这一个棚出菇时一天就能捡菇300多斤,价高时能卖2000元。”

  合作社与贵旺公司等食用菌经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南方客商常驻香菇种植小区,把合作社出产的优质香菇销往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并逐渐在当地市场打出了知名度。

  如今菇满乡合作社经营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拥有香菇种植基地一个,高标准香菇大棚200多个,供电供水微喷设施齐全,冷藏冷库3座,烘干室一座,初步形成了与香菇产业链相匹配的服务保障体系。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户51户参与香菇种植,平均每户年增收3.5万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户8户,每户年增收2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500多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香菇,“大白”是唯一标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611/572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