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桐城市作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开展了多项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有机肥用量提高了21.43%,茶叶质量明显变好。
有机肥补贴喜了农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黄甲镇水领村的桐城市小花茶叶有限公司深山基地探访。眼下正是茶园修剪的季节,山上的茶园一片郁郁葱葱。“当然是施用有机肥的效果好啦,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以前没有有机肥项目补贴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一部分菜籽饼肥。但是由于基地面积比较大,全部用有机肥量太大,用肥成本过高,而且将肥料运上山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所以一直困扰着我们。”公司总经理张先友说。
据张先友介绍,从去年冬天开始,政府给每亩茶园施有机肥补贴360元,自己又掏了90元,让自家1000多亩茶园全部用上了有机肥。他算账以后发现,有了有机肥补贴,施肥成本跟之前相差不大,但提质增效效果明显。茶叶质量明显变好,发芽壮、色泽好、香气浓,每亩茶园的产量也比以前增加了近1/4,采摘期也延长了一周。
相隔50公里的龙眠镇双溪村也是“桐城小花”的主产基地,记者来到位于此处的皖山旺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了理事长项旺园。“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我们还是用不起有机肥的。”他感叹说,以前茶园用的都是尿素和复合肥,那时候的施肥成本在每亩地200元左右。现在,有了政府的补贴,肥料成本每亩地只摊到90元。而施肥时需要的开沟、埋肥、覆土等劳作,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全部算下来,每亩地成本还是在200元左右。从去年开始,合作社32户社员的茶园统一施用有机肥。今年出的新茶不再泛黑和变黄,合作社茶叶的收购价每公斤上涨了100元。
整村推进示范效果好
在茶叶试验基地,记者看到,茶园被分割成了很多小块,每块还标注上了试验标号。“每年我们都要对试验地的土质进行测验分析。”据桐城市土肥站站长黄俊介绍,桐城市现有茶园总面积达8.2万亩,涉及7个镇(街道),茶叶年总产量0.11万吨,年产值约4.8亿元。
“桐城有机肥资源总量很高,每年能达到201万吨以上,以畜禽粪便、秸秆、菜籽饼、绿肥为主。”黄俊说,由于当地规模化养殖水平高,比重达72%,畜禽粪便能够得到相对集中且高效的处理。现有沼池总容积20万立方米,有机肥生产企业2家,主要以菜籽饼、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年生产商品有机肥30万吨。
“从去年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分别在黄甲镇杨头村、水岭村等地,采用了3种不同类型的替代模式,以整体推进的方式,建立了3个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6万亩,主要推广‘全施用有机肥’‘有机肥+配方肥’‘畜-沼-茶’等3种技术模式。”据他介绍,桐城市同时重点创建“畜-沼-茶”“绿肥+”“茶+鸡共生”“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茶种植”等5个技术模式攻关区,面积超过1000亩。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了21%以上,辐射带动全市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桐城市种植业局局长方兴龙说,通过项目的实施,示范区茶叶每亩化肥使施用量从2016年的17.32公斤下降到了2017年的13.6公斤,亩均减少3.72公斤,降幅达21.48%。
据了解,在有机肥施用上,当地示范区茶叶有机肥每亩施用量从2016年的87.5公斤(实物量)提高到了2017年的106.25公斤,亩均增加18.75公斤,增幅达21.43%。桐城市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2家有机肥企业参与5家畜禽养殖户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采用补贴的方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商品有机肥。桐城市还集中推广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液还田、种植绿肥等技术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2017年,桐城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由2016年的75%提高到了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初步改善,有机肥给我们农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方兴龙说。
全面推广还待探索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农业经营主体均表示,随着宣传的深入,大家都知道有机肥是个好东西,但如何选择适合的有机肥以及控制投入成本,仍是需要再三权衡的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也表示,国家实施项目是为了推广绿色种植的理念,而如何高效推动有机肥的大面积应用,仍需要实践探索。
“茶是多年生植物,每一季有机肥的施用都会影响茶叶生长。为了保证茶叶品质,要加强投入品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施用有机肥的质量控制,以免影响茶叶品质,造成茶农不必要的损失。”方兴龙说。
此外,由于茶叶产区多在深山中,施肥开沟需要的人力成本较高,这就给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带来了监管难、人力投入大等问题。
方兴龙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引导就近就地积造有机肥,并适当增加有机肥施肥用工补贴。
他还建议,在扶持当地有机肥生产企业方面,给予适当的有机肥生产补贴,鼓励生产企业增强研发力度、参与力度和深度。同时,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加大施肥机械的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