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种瓜能手重振“瓜乡”美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827
内容摘要:要想瓜甜,一靠底肥厚、土壤通透,二靠肥水控制。咱就是这么种的,俺这瓜的品质,教授来了也敢叫板。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
 “要想瓜甜,一靠底肥厚、土壤通透,二靠肥水控制。咱就是这么种的,俺这瓜的品质,教授来了也敢叫板。”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石灰埠村瓜农王宝军说,“瓜甜了就不愁卖,俺这个刚定植的时候,就以6元一斤的价格定出去了。”

王宝军种瓜20多年,前些年因效益走低,一度想过放弃,这几年又重新发起了“瓜财”,他坦言最应该感谢一个人——方城镇镇农业品牌开发办主任相廷峰。

据了解,方城镇土壤以沙土居多,种出的瓜果香甜可口,很早就有“瓜乡”美誉。然而,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瓜果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一段时间内方城农民走进了“大水大肥追求产量”的误区,导致方城西瓜和甜瓜的市场竞争力迅速下降,种植面积从过万亩一度萎缩到两千来亩。

“方城是农业大镇,瓜乡的品牌不能丢。”相廷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让种植户看到效益,没有效益不会跟着咱走。”于是,他指导成立了绿农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建起了150亩核心示范园,从品种、土壤、水肥、施药等各个环节,提升方城西瓜和甜瓜的种植水平,为社员和周边农民做示范。

在品种选育上,相廷峰与中科院、河南西瓜研究所、山东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对接,每年都至少实验种植3到5个品种,综合考量土壤、气候和市场需求等,每3年择优推出一个。在种植技术上,推广集中育苗、竖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面提升瓜果品质。“原先都是种大西瓜,虽然亩产普遍在8000斤以上,但每斤很难卖到1块钱。现在,主推4到6斤重的小型西瓜,亩产三四千斤,瓜果甜度高,上市期也提前,每斤能卖到5块钱。”相廷峰说。

在基地西瓜大棚内,一个个吊起来的黄皮圆型的瓜惹不少游人的喜爱。“这是今年从河南西瓜研究中心引进的华晶3号精品小型礼品瓜。‘五一’前后上市,头茬亩产3000斤,两茬能产5000斤,每斤市场价目前在6元以上。”相廷峰说。

质量好,有销路,跟着相廷峰种瓜的农民越来越多。以绿农合作社为例,6年间社员从最初的10户,慢慢发展到现在的320多户,种植面积2000多亩,辐射面积6000多亩。2013年“方城西瓜”成功注册为兰山区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后,该镇又注册了“沙窝地”甜瓜,“瓜乡”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瓜能手重振“瓜乡”美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523/570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