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沂水:移风易俗中的民生大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4457
内容摘要: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顺利推开了。尽管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山东省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推进这项改革的目标并不是
 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顺利推开了。尽管改革已深入人心,但山东省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推进这项改革的目标并不是全免费,而是为我国殡葬制度改革提供样本。”

2017年春,沂水县启动实施殡葬全免费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免,相关费用由县乡财政承担,真正做到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减负、促移风易俗。

一年来,沂水备受关切。注入前所未有的财力,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会有怎样的共鸣?“殡葬全免费,减负又惠民”“中国殡葬改革的沂水样本”……在专家与媒体的评说中,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被予以诸多好评。

“移风易俗,是中央、省、市交给我们的重要改革任务。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牛鼻子’。”薛峰说,“殡葬改革看似只是单项改革,但背后却是一笔民生大账。特别是在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日前,记者来到沂蒙山区腹地沂水,多方走访调研:从决策者到普通农民,从党员干部到企业家,从殡仪馆到公益性公墓,且听且看,且行且思,深感沂水殡葬改革蹄疾步稳,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全民惠葬之路。

一场迎难而上的民生改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死亡人口数量庞大,安葬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

沂水就是缩影。近年来,沂水县通过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整治乱埋乱葬,在节约用地、保护资源环境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与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在沂水县,对农村贫困群众、城郊区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来说(全县约20万人),面临着殡葬负担过重的问题,很多人苦不堪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处,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特色殡葬改革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实现逝有所安?

这些凝重的发问,是沂水决策者必须作出正确解答的重大考题。敢于担当的沂水县委,审时度势地开出一剂良方:推行殡葬全免费改革。

“坦率地说,殡葬改革犹如烫手山芋。但作为‘一把手’,不能畏难,不能做‘太平官’,难时更要显担当、敢作为。”薛峰说,“搞殡葬改革,最大的考验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调研时,薛峰也听到不少群众的担忧,比如“别弄成没钱没权的进公墓,有钱有权的不进”。鉴于此,沂水县从殡葬改革伊始,就严格要求全流程所有逝者一个标准、一个待遇,在人生终点实现真正平等。

为了进一步打消群众疑虑,沂水县印发了《致全县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要求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在殡葬改革中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带头,的确管用。”许家湖镇干部张世习说,后坡村党支部书记解姝品的哥哥去世,他劝家人把哥哥安葬到公墓里,后来他们村的工作明显好做了。

沂水县委宣传部长徐本开介绍,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坚持疏堵结合,不搞强制平坟、不搞一刀切,以宣传引导为主,以攻心说理为主,组织群众到墓地参观、培树典型示范引领等,引导群众树立厚养俭葬的新风尚。

一次可学可鉴的有益实践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殡葬全免费改革的关键点。”四十里堡镇党委书记武传亮介绍,按照规定,公墓建设本着“就近就便、尊重群众意愿”的宗旨,服务半径原则不超过5公里,充分利用荒山荒滩,不占耕地。

“在民间,葬在哪,怎么葬,都有不少讲究。”许家湖镇镇长耿立江说,如果把公墓建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很难推行下去。现在使用的公墓,都是让村民代表参与选址、建设的,可以为今后村民将先人迁入公墓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口密度和地形地貌因素,尽量满足百姓需求。”沂水县民政局局长李伟说,按照民政部的标准,公墓双穴不超过0.8平方米,单穴不超过0.5平方米,同时每处公墓还建有防火水池、集中祭奠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目前,沂水全县已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110处公益性公墓。

“目前,算上新逝者和自愿迁坟进来的,公墓已使用200多处墓穴。不光使用墓穴不花钱,殡葬过程也‘全免费’,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长山公益性公墓管理人员王树奎说,殡葬改革有效遏制逝前修坟制棺的陋习。

“如何让逝者家属100%选择公益性墓地安葬?除了做强有力的引导工作外,必须突破利益纠葛,斩断那些利益之手。”在薛峰看来,以建墓地为营生的、依靠殡葬业发财的,都得从源头上治理。

谋定而后动。沂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接连放出多个大招。比如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不再审批营利性公墓,也不再扩建;为全方位堵住墓地经营市场,沂水还严禁乡镇、村居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坟建墓。同时还严查殡葬用品店,切断部分人群寻求“发死人财”的念想。

西赵家楼村村民马爱明、马元,他们原先分别从事纸扎、做棺材生意。自从推进殡葬改革后,他们的生意就门可罗雀,现已关门歇业,并成功转型。马爱明做早点生意,马元跑起了运输。马元说:“刚开始那会儿,心里确实接受不了,感觉砸了自己的饭碗。不过现在看到了改革的利好,我还是赞成的。”

基层干群普遍反映,殡葬全免费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测算,当地每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县财政每年只需投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减负2亿元;传统散葬方式每年需要300-40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20-30亩地;相比于大棺材,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沂水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此外,还能减少因上坟烧纸引发的山林火灾隐患等。

“实践表明,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精准对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充分回应人民期待,彰显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薛峰说。

一个大刀阔斧的制度探索

截至目前,沂水已有7426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改革的实惠。自去年7月1日,110处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共有7027名新去世人员进入公益性公墓安葬,进公墓率达100%,受到民政部、山东省委的高度肯定。

“这一切,都得益于殡葬改革的制度探索。”沂水县殡仪馆馆长胡金平说,沂水县把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回归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对殡葬改革后殡仪馆的管理运行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兜底,确保殡仪馆的正常运行和殡葬全免费改革的落实,确保服务质量不滑坡。

同时,沂水县完成了对各个新建公益性公墓的手续办理和审批,制定完善了《沂水县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县民政局还设立了专门的公墓管理中心,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各公墓也配备了专门公墓管理员。开发完成了沂水县公墓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公益性公墓管理规范化、长效化、信息化。

“沂水殡葬全免费改革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建梁架柱;不是拆东补西,而是系统重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沂水县县长陈永生说,沂水殡葬改革正在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必将激发基层更大活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沂水就是这样,以水滴石穿的韧劲,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试金石”,把人民的支持作为“发动机”,把深化殡葬改革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逝者安息、生者减负、移风易俗三者的统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沂水:移风易俗中的民生大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522/570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