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如何为乡土中国创造安定有序局面?如何最大限度激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坡地村镇”与乡村振兴的浙江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样态及执政能力建设、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在农业生产中的困境和对策、构建基于微观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乡村基层治理指数……
5月10日,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的一间会议厅里,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举办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交流研讨会正在举行,湖州市、安吉县、德清县全景式地介绍展示了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从全国“海选”上来的论文作者热情洋溢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多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并就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会议认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三留守”、乡村人才流失等制约乡村治理的瓶颈问题。要充分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和动力,在尊重原有乡村治理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倡导新时代的法治理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社会治理。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指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这是执政使命的重要内容,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陈越良在会上表示。
“近年来,湖州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湖州特色的乡村治理道路。”湖州市委副书记陈浩介绍,湖州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制,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会专家认为,总结湖州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创新构建“三治结合、治理有效”的乡村善治体系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这些地方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凝聚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治理打造新的红色引擎。”德清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育好一支基层干部“领头雁”,撒好一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黄金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的“党群情”,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村级社会组织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在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韩鹏云看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方面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呈现,另一方面又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正是由于它的“接点”作用和“最后一公里”位置,各级党组织、相关政策研究部门及其学术界都要对其进行深入研判。
“德清的私营经济很强,但在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并没有后退,党组织也没有被弱化,党员一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凝聚起各方力量,使得德清的经验从根本上立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仝志辉评价说。
以“三治融合”为支撑,激活乡村善治内生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都强调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自治体现为元治理,法治就是硬治理,乡贤的德治就是软治理,这三个构成中国治理的能量。然而,任何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结构要释放治理能量,必须转化成治理技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建军认为,德清在自治领域中着力实现的村官民选、村策民定、村务民理、村事民管,全面推行的阳光村务“七步法”,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的“五议两公开”等,都是很好的治理技术。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指出,当前对基层治理的创新,要求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党中央的宏观概念表述和基层微观经验相互渗透,上下联动。“我们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要胸怀中国,胸怀世界,胸怀理论。虽然中国有几十万个村庄,各有特点,但一些基本要素是具有共性的,可以看到,现代乡村治理的基本要素也具有共性,两者都需要梳理出来。”
“中国农村的复杂性、多元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乃至人类历史上都没有的,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实现有效治理,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很多好的相关文件,包括中央的文件,要真正落实,肯定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化技术化手段。”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文化研究部副教授张林江说。
宗族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构成部分,至今在很多农村地区发挥着深刻影响,在夯实乡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它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同时也是自治、德治的力量之源。广东省揭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干部李迅驰在会上介绍自己有关“宗族发展与乡村治理与振兴”的论文时表示,以“三治融合”为支撑,积极引导宗族转型,扬长避短,使其成为推进乡村治理与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李迅驰认为,宗族在乡村建设中的正向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强化村民自我管理,助推乡村经济繁荣,促进乡风文明,强化国家认同等等。但是,近年来一些宗族恶势力胡作非为,影响地方稳定,必须积极引导,充实宗族的时代内涵,培育“新宗族”,使其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可靠力量。在“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视野下,他提出了加强党对宗族的领导,使宗族成为村委会自治的有力辅助;以法治意识引导宗族发展,打击违法乱纪的宗族恶势力;弘扬有德、有为的宗贤文化等对策建议。
以“三社联动”为路径,激发乡村服务新活力。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办法。不少地方不断创设乡村治理新机制、新载体,让乡村治理目标落到具体行动上,使乡村治理机制亮点纷呈,开辟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湖州市创新构建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搭建了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设、幸福邻里中心等联动平台,实现了社区服务水平、社会组织功能、社工实务能力“三提升”,进一步带动和激发了城乡社区潜在活力。同时,强力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准入制,让基层“轻装上阵”,让自治和服务本位回归。
与会专家认为,“三社联动”在社会治理中,社区是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载体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它不是三项业务的简单拼盘,而是三个主体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三者的关系理顺了,基层治理才会富有成效。
“我们的党和全世界其他的政党都不太一样,其他的政党可能就是一个组织性政党,而我们的党是社会的细胞,这是很厉害的一个地方。我们的党支部跟家庭、家族都可以在社会的日常运行里发挥重要作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分析,“‘三社联动’是社区建设里一个很重要的做法,这个时候我们怎样来看待传统的社会组织,他们和党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怎么处理好,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社联动”如果融入大数据的使用技术,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教授孙杨等人通过研究对比关于基层治理的国内外文献,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基于大样本调查抽样数据和网络大数据技术的乡村治理指数,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现状,为今后相关研究和政策建议提供坚实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方成对此评议道:“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打破以前孤立的数据壁垒,为多元整体的协同行动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基础和数据渠道,实现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的转变。而且,大数据技术具有及时高效的特性,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撑,对基层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量化和评估,有助于精准化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