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马恢介绍,收获地块为6亩塑料大棚(三膜覆盖)马铃薯示范田。这一地块是1月18日播种,2月25日出苗,生长期为80天,田间平均行距60厘米,株距27厘米,亩株数4144株,产量测定方法为随机取点。在3个样点测定中,商品薯率达93.1%,平均亩产3242.8公斤,创冀中冀北棚室马铃薯最高单产。
“主要是应用了‘小分子生物制剂’新技术。”韦永刚在谈体会时说,经过试种后,他采用“小分子生物制剂”拌种,随后在现蕾开花期、膨大期进行了叶面喷施等技术措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高了商品薯率,突出表现为马铃薯苗叶片大、长势好,收获期果大果形好、鲜亮,好贮藏,受市场欢迎。
长期“包点”薯类技术服务的正定县农林畜牧局副局长王保利说,近年来,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和提质增效,普及减药、减肥,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集成技术,努力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确保农户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