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梅静:让五道河村地域文化“活”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146
内容摘要:梅静在检查文创产品。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在北京落户安家,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从家乡走出去多年后,梅静又回到河北省易县西陵
 

 

梅静在检查文创产品。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在北京落户安家,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从家乡走出去多年后,梅静又回到河北省易县西陵镇五道河村,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

“虽然离开多年,但我一直深爱家乡,这是我选择回来奋斗的原动力。”创办听松书院、实施文创项目、保护传统村落……梅静说,“在家乡更能实现我的梦想。”

为梦想舍弃高薪工作

梅静今年34岁,她的家乡五道河村位于清西陵核心景区内。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绘画,家乡的古松、古建、山水等都是她的写生素材;山上的松涛、小河里的倒影、村里的老宅等给她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2009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梅静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她参与规划设计的项目,就获得了10多个全国及省部级大奖。

五道河村紧邻泰陵,是一个充满满族风情的传统村落。每次回到家乡,梅静都会从专业角度去审视这里的一切。在她看来,满族的音乐、服饰、礼仪,以及摆字龙灯、宫绣、古建修缮等传统工艺虽然都还存在,但还不能与清西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有机融合,充分展现出当地的地域历史文脉。

参加工作后,梅静到过全国五六百个传统村落。走过的地方越多,挖掘家乡历史文脉、弘扬清西陵地域文化的使命感就越强烈。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梅静回家乡实现抱负的想法更加坚定。

2014年,梅静毅然放弃在北京年薪50多万元的工作,抵押了房产,拿出全部积蓄,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到五道河村创业。

从建立传统书院破局

清华大学硕士生、国内顶级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师……带着这些标签回到村里,乡亲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梅静。离乡太久,梅静不知如何接近大家。但她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有益于家乡,乡亲们早晚会理解她。

传统书院,在历史上往往是弘扬和传播地域文化的制高点。梅静认为,由于公共文化空间等资源匮乏,五道河村在地域历史文化教育方面还有缺失。因此,建立传统书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五道河村内有许多古松。2015年,通过校友、同事、亲朋等多方筹集资金,梅静开始在自家老宅建听松书院。2016年5月,书院建成,收集了2万多册图书,并设有5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免费向村民开放。

在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听松书院办起公益性的文化讲堂,每月一讲,每次一个主题,涉及地域文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古建园林技艺等多方面内容。同时,梅静还亲自担纲,面向青少年和儿童,开办了公益性的美育课堂,每周一讲,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确定主题,把经典诗文、绘画、音乐和书法融入其中。

在梅静最初的设想中,人们接受听松书院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然而,书院一开放,便陆续有村民和孩子们来到这里。特别是美育课堂,第一次开课便来了30多个孩子。一年多时间,美育课堂共举办了40多讲。一位叫王李婵的孩子从没缺席过。孩子的妈妈王蕾说:“在村里能享受到这种人文教育,再也不用羡慕城里的孩子了。”书院的开办,让梅静和乡亲们找到了共同语言。现在,再和乡亲们见面,大家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为了维持正常运行,听松书院同时开设了9间民宿。入住的游客,翻阅图书,听公益讲座,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口口相传,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不到1年时间,整个书院便扭亏为盈。现在,游客要想入住,节假日需要提前一周预订。为此,梅静又和周边村民合作,按照历史风貌特色改造民居,建成了26间民宿。

如今,听松书院已成为五道河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传播地域文化的一个窗口。梅静的梦想正在“着陆”。

让地域文化“活”起来

“只有把文化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通过更多载体触摸和感受历史,地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以听松书院为依托,2015年,梅静注册成立了河北听松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立了听松原乡艺术工作室和听松艺术工坊,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文创产品必须根植于地域历史文化才能有生命力。梅静带着由5个人组成的设计团队,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记录清西陵的建筑装饰和雕刻,搜集燕下都的瓦当文样,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找寻记录时代变迁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光照片就拍了一两千张。经过不断筛选,最终从众多的资料中整理出20多张具有代表意义的图案文样。

图案文样与实物结合,才能真正转化成文创产品。每个产品从材质、尺寸到包装、说明卡片,梅静都亲自参与设计。产品设计出来后,她总是反复打样、试验,有的耗时一个多月才能定型。

据了解,梅静的公司现已开发出日用物品、文房雅器、装饰陈设3大类、30多件文创产品,每一件都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非常受欢迎,大都供不应求,有的产品已经生产了五个批次。“现在生产能力十分有限,下一步我们会扩大生产规模。”

改造民居建筑、改造村落景观、发展特色民宿……让五道河村地域文化“活”起来,梅静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虽然很累,但她每天都感觉十分充实和快乐,“在家乡我重新找回了归属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梅静:让五道河村地域文化“活”起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507/568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