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致富与美丽携手共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82772
内容摘要: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茶山万斤油,又娶老婆又盖楼。这是流行于湖南省衡阳等地贫困山区的一首打油诗。目前,湖南省
 

 

“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茶山万斤油,又娶老婆又盖楼。”这是流行于湖南省衡阳等地贫困山区的一首打油诗。目前,湖南省51个贫困县栽种油茶面积达800余万亩,使当地生态有保障、农民增收有门路,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的“双赢”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期以来,我国山区、老区的贫困问题,犹如一座大山阻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现在,生态扶贫为移走这座大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即“移山靠青山”。

生态扶贫是我国为拯救生态危机和减少贫困人口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中国智慧。我国60%的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80%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这些区域中,相当一部分生态脆弱、环境恶劣,大都有黄土裸露、风沙飞扬、缺水少绿的生态特征,因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然而,正是这样的“荒山野岭”,规避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成就了“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契机,不用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将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成本降到最低。所以,生态扶贫最显著的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当地生态环境的杠杆,变贫瘠为美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撬动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共赢。

具体而言,我国的生态扶贫应做好“三扶”。

首先,扶志。扶贫先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志气、送信心。一方面,贫困地区的政府要有志气,确定目标、真抓实干。例如,山西吕梁岚县提出“将改善生态面貌的过程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过程”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绿化工程,工程验收后政府回购,群众获得收益的购买式造林新模式。这种“树随地走”的新机制,不仅使贫困人员获得生态红利,还解决了当地多年以来造林缺地的困境。另一方面,要为贫困地区人民增强生态脱贫的动力和信心。目前,我国已选聘生态护林员37万余人,通过让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带动13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不久前发布的《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生态管护员岗位40万个,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从庄稼汉到护林员,让贫困地区人民从“望山兴叹”转变成“靠山吃山”,自然会激发其参与生态脱贫的热情和动力,让脱贫致富走上良性循环。

其次,扶植。生态扶贫中,贫困农村地区的特色林产业、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是重点发展领域。贫困农村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特点进行“强、富、美”的建设。例如,云南贡山县通过退耕还林,带动贫困人口发展草果、油茶、石斛等林下经济产业,走上生态、高效、富民的绿色发展路子;甘肃兰州榆中县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模式实现荒山变林地……从“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到“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我国已有相当多贫困农村在探索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最后,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贫先治愚,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除了通过支付劳务报酬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外,还可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育,提供生态扶贫技术平台,形成绿色产业链。例如,陕西周至县终南镇老堡子村采取“合作社+科技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办法,由党员和科技示范户带动100户贫困家庭发展水蜜桃产业,合作社聘请专家进行科技培训,已培养专业种植水蜜桃农户115人,2017年贫困户发展水蜜桃户均收入3万元左右。从简单的耕作劳动到掌握一定技术的职业农民,“科技含金量”的提升正在助生态扶贫一臂之力。

“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冈,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喜看咱们的胜利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诚如歌词中所唱,生态扶贫,势将把这幅动人的家乡美画卷变为美好现实。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致富与美丽携手共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505/568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