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江行玉:盐碱地上的“魔法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882
内容摘要: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村民林明焕,干了大半辈子农活,原以为地里再也生不出什么新鲜事了,可随着自己的土地经历了一番死去活
 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村民林明焕,干了大半辈子农活,原以为地里再也生不出什么新鲜事了,可随着自己的土地经历了一番“死去活来”,这个花甲老农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不再小心翼翼地看天吃饭,而是开始相信“科学的力量”。

曾经连杂草也冒不出头的盐碱地,如今被冰菜——这种以前从没见过的蔬菜,顽强地铺开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引种它们的是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江行玉。

一方面,在盐碱地生长的冰菜绿色无公害,而且售价相当可观,每公斤不低于30元。这种蔬菜在中国鲜有种植,村民们可以通过种植冰菜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冰菜及其他耐盐植物,可以迅速提高盐碱地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分蒸发,从而防止土壤返盐。更神奇的是,它们还可以吸收大量盐分,帮助盐碱地脱盐。

短短两年,江行玉团队启动了多个科研项目,一边开展对植物耐盐关键基因和调控机理的研究,一边调研海南滨海滩涂耐盐植物资源,并通过实验室耐盐性鉴定、田间耐盐性评价和试种,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耐盐能力、适应海南生态区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品种。

江行玉的办公室里有几个脏兮兮的布袋。他介绍道:“里面装的是水稻种子。之前,我们已经从400多种水稻种子里筛出了3种比较抗盐的,还要做进一步研究。”每一种都要先育出幼苗来,对幼苗进行盐处理,再根据其长势进行优胜劣汰。如今脱颖而出的3种耐盐品种,还要分别接受全面的评定,才能放心地发放给农民。

为帮助群众提高种植效率,海南省科技厅和农业厅启动了“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海水倒灌农田土壤盐渍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被指定由江行玉团队承担。项目启动之初,江行玉选了一批耐盐能力较强的甜糯玉米种子,却不急着种下,而是用作物耐盐生长调节剂充分浸泡后才撒向田间。

“种地和抚养孩子是一个道理。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孩子很容易生病。自小打上疫苗,他们就能增强免疫力,更健康地成长啊!”江行玉说,作物耐盐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就是让植物在长苗的关键期,既能够保证自身水分不流失,又能从土壤中尽量吸收水分。慢慢地,满地的盐粒间冒出了嫩芽。

说起当时的心情,林明焕还是有些激动:“服了,才不过半年时间,死地就像被施了法术一样,活了。”经测算,第一批种植的玉米,在含盐量近1%的盐碱地中亩产达813公斤,与正常土地的产量相差无几。玉米的长势越来越好,到了2016年5月,亩产已高达1800多公斤,每亩经济收入3000多元,比台风前的产出还要高。

敢闯敢试的江行玉从此在文昌名声大噪。谁到村里找他,只要问“种玉米的”在哪,马上就有人领着去找。慢慢地,村民们也不管江行玉叫“种玉米的”了,他们发现,他能种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每一种作物种下去都能活。原本了无生气的盐碱地里,水稻长起来了,菠菜长起来了,海芦笋长起来了,黄须菜也长起来了,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江行玉:盐碱地上的“魔法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504/568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