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虽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但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台风多发,种菜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造成不少菜农将土地丢荒,叶菜供应不足。
为彻底解决高菜价这一问题,海口市政府于2015年年底成立了国内首家公益性国有独资公司——海口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启动构建平价菜末端销售网络,探索建立惠及市民和菜农的“保供稳价”蔬菜供应长效机制。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惠及市民
市民买菜首先考虑的是就近、方便。两年多来,海口菜篮子集团按照“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原则,采取自营、加盟和供货三种方式,建设了200多个菜篮子平价菜店,织起了覆盖全市22个街道、164个社区、291个300户以上小区的末端销售网。
为了确保困难群众菜品选择的多样性,从2017年至今海口菜篮子集团供应的“一元菜”共轮换了12种菜。所有菜都是同原产地签订直销协议,减少中间环节。
“正是采用了直供直销模式,省去中间环节成本,菜篮子平价店的蔬菜才能做到与海口市物价局平价菜价格持平甚至偏低。”海口市菜篮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敏告诉记者。
在菜篮子集团的调控引导下,海口菜价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春节在大雾封航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海口10个基本蔬菜价格为3.27元/斤,同比下降10.66%,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所有进入社区平价菜店的蔬菜都必须经过三道严格检测。”王敏称,经过设在采摘地、仓库、发货点的三道关卡,农残高、不达标的蔬菜都会被筛除,黄叶、烂叶也会在分拣过程中被去掉。
海口菜篮子集团还打造了“蔬菜加工配送工厂”,按照标准化体系收菜、加工、冷藏、分拣、配送,实现净菜出库、净菜入市。
千亩蔬菜基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蔬菜不像工业品,它需要一个多月的生长期,因此保供稳价必须提前谋划。这就需要有大面积的种植基地来支撑。”王敏直言,为了整握市场调控的主动权,菜篮子集团持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先后在海口大荒洋、七水洋等地流转了6600亩土地建设常年蔬菜保供基地,其中蔬菜大棚478亩,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助推当地蔬菜产业升级。
大荒洋故名思议就是大量土地撂荒的田洋,七水洋则是经常泡水的田洋。作为公益性国企,海口菜篮子集团从来不与农民争利益,而是通过建设蔬菜基地把老百姓不愿意种的土地盘活。
“让农民既有地租,还能到基地打工、学技术,进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王敏给记者算道,海口菜篮子集团蔬菜基地共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天工资150~180元,加上每亩1000多元的地租,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这几年,每次海南农产品卖难,都能看到海口菜篮子集团“出手相助”。通过几年的摸索,针对农产品滞销,菜篮子集团已形成一套完整运作机制。一是利用旗下平价菜店大量集中采购,成本价销售,拉动田头价格回升;二是利用有合作关系的内地销售网络,加强产销对接,为菜农打开销路。
除了种植、销售,海口菜篮子集团还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去年,海口菜篮子集团以七水洋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成功申请到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