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辽宁省大连市,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实际上,大连地处的北纬39度,是寒暑交界的黄金地带,是世界公认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纬度,其中大樱桃最具代表性。
大樱桃是“水果中的钻石”,在大连有记载可查的栽植历史已经有300多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大连已经成为全国的主要优势产区。大连大樱桃以果大、质优、味美而闻名遐迩。
曾几何时,大连果农也曾“捧着金饭碗要饭吃”,也有过“大樱桃卖难”的困境。特别是2015年价格降到了谷底时,果农一边埋怨政府引导他们种多了,一边求助政府帮助他们卖大樱桃。
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要求,要大力实施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扩大樱桃、蓝莓、油桃、苹果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力。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大连大樱桃已今非昔比。近两年,大连市把大连大樱桃从以前的“养在深闺人不知”,打造成今天的“走出闺门天下闻”的知名品牌,从而达到兴旺产业、富裕农民、振兴乡村的目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无疑是基础,是“金钥匙”,没有让农民看得见的致富之路,农民的钱袋子不鼓,乡村振兴就是空谈。大连市从大樱桃产业发展入手,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取得突破。
大连市将大樱桃做成了大产业。2017年,全市栽植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的11%和21%,实现产值70亿元;同时通过节庆活动和乡村旅游活动等接二连三手段创造产值90亿元。通过以上两项收入,为全市带来综合收益达到160亿元。
种植创新——从“选得好”到“管得好”
“五一”前夕,普兰店市四平镇四平村的连厚吉天天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碌着,“大樱桃在五一前就能上市了,现在的颜色一天一变,逐渐由黄变红。前年春天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建了3栋冷棚,去年是第一年,结果较少,今年产量上来了。如果卖得好的话,我还想再建一栋,地已经准备好了。”连厚吉告诉记者。
大连市现在仍有220万农民,现有耕地面积55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20万亩,占比58%;水果120万亩,仅占21%。靠玉米种植兴旺产业显然不现实,因此必须要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入手。
大连市较早明确把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为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把樱桃产业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近两年,市、县两级政府又出台新政策,激发了果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栽植大樱桃的积极性,全市面积从10年前徘徊在10万亩左右,到2017年已经发展到28万亩(其中设施大樱桃面积7.4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
当前大连市大樱桃生产面积超过1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11个。2017年设施樱桃平均销售100元/公斤,最高售价400元/公斤,平均亩效益达到10万元以上;露地樱桃平均亩效益1万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15-20倍。
大樱桃品种多而杂,大连市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目前,除引进传统的“美早”等品种外,在国内大樱桃育种专家的带领下,先后育成并推出“红灯”“明珠”等优良品种,这些大樱桃名字已被载入了国内外大樱桃育种史册。
其中“红灯”的育成,在我国属于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因该品种“果个大、口感好、外观色泽美、高产、质优”,成为接待外宾的指定采购水果。近两年,又筛选推广了“美早”“俄罗斯八号”等一批品种,使全市大樱桃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大樱桃优质品种率已达到95%以上。
“樱桃好吃树难栽”,大连市持续开展标准化示范果园、精品果园创建活动,引导和规范果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果园的基础设施、品种选择、水肥技术集成应用等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并逐步形成以生产实践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同时,行业协会也不断示范引导,助力大樱桃品质提升。今年全国樱桃年会在大连市召开期间,北美“美早”樱桃发明人、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教授、国际樱桃权威专家郎教授现场考察后,对大连市大樱桃栽种技术赞不绝口。
品牌创新——从品牌多而杂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的大樱桃从2月初上市后,一直受市场追捧,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供不应求,盖过了进口车厘子的光芒。在2017中国樱桃年会上,得利寺获得了“中国大樱桃设施栽培第一镇”的美誉。
得利寺樱桃不愁卖,得利寺镇蔡房身村的于连波在棚里对记者说:“有好几个经纪人到这看过了,前几天有人出价45元一斤包棚我没卖,现在出到47元了。今年‘大连大樱桃’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影响力更大了,估计五一时的价格不会低于50元。”
瓦房店市以品牌化经营开拓市场,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现代经营体系已初步形成。大樱桃龙头企业主要有大连绿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连金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代园区和基地主要有大连东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长年樱桃专业合作社、樱茂园等,形成得利寺小镇大樱桃、辽南樱、六月山林樱桃等品牌。
品牌就是价值,就是影响力。大连市积极引导果农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开展大樱桃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20余个,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大连市拥有金洲红、大圣、樱哥、春晚、丹珠格格等大樱桃产品注册商标50余个,“金洲红”大樱桃在“2010年中国樱桃年会暨中国优质甜樱桃北京擂台赛”上摘得金奖,“千岛绿”“丹珠格格”大樱桃荣获省级名牌农产品,“仙缘”大樱桃荣获市级名牌农产品。
“金州大樱桃”“大圣”商标被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辽宁省著名商标,“金州大樱桃”还获得大连市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06年金州区被农业部授予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金州大樱桃”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中国果品之乡暨果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授予大连旅顺口区“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2010年旅顺口区大樱桃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2017年,为有效改变大连市大樱桃品牌多而杂,竞争优势不明显的现状,“大连大樱桃”申报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东北地区首个获得的全市域性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大连市被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国优质大樱桃示范区”称号。“大连大樱桃”从全市众多特色优势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大连市农产品形象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大连市副市长郝明对品牌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要做好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唱响大连海参、大连鲍鱼、大连大樱桃、大连苹果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和培育大连蓝莓、油桃、食用菌、花卉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销售创新——从“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从3月19日开始,北京照祥果业公司的李青山与他的团队就进驻金普新区炮台街道的樱桃市场,李青山向记者介绍:“一天能收四五千斤,这里的樱桃口感好、个大,有的为了新鲜要空运,都是送到深圳的大型超市。”像他这样的客商在市场里有200多家。
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德世告诉记者:“街道一共有11.2万亩土地,以大樱桃为主的保护地面积达4.5万亩。大樱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把整个产业都拉动起来了,我们的包装箱企业买了进口的设备扩大生产。从2月初暖棚大樱桃上市再到冷棚大樱桃与露地大樱桃错峰成熟,可以一直卖到7月上旬,产业链拉长带动了一方百姓。大樱桃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真正起到了作用。”
在2015年以前,由于生产面积较小,大连市大樱桃在东北市场供不应求,因而造成了“山海关外人人知、山海关内无人识”的尴尬境况。到了2015年,由于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了卖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市制定了跳出东北、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销售战略,政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手合作,采取了系列措施,通过陆海空全面出击、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了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改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销售思维,首先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新建5个区域性大樱桃交易中心,形成产销衔接的产地市场体系。2017年产地交易市场销售量占到了全市总产量的1/3,其中仅老虎山村交易市场就吸引了12个省140多个城市的500多家水果收购商进驻市场。
通过举办“中国大连·金普新区国际樱桃节”等系列节庆活动,2017年把500多万国内外旅客吸引到大连市体验大樱桃采摘、品尝大樱桃美味。通过观光、采摘、餐饮、休闲和体验,以大樱桃为主线的乡村旅游拉动综合消费90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万余人次。2017年大连市大樱桃销售价格高出上年同期20%以上。
大连市农委主任刘明智深有体会地说:“经过两年多的大樱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农民觉得市场大了,发展心里有底了,农村变美了;农业部门眼界宽了,抓发展的办法多了。大樱桃产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必须打牢产业兴旺根基。产业基础夯实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才能得到有效实施,从而实现生活富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