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种粮大户犯愁春耕“肥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686
内容摘要:近日,工人在江苏省东海县火车站货场加紧卸载一批到站的春耕化肥。眼下,各地农民开始忙于春耕。不过,对于许多种粮大户来说,今
 

 

近日,工人在江苏省东海县火车站货场加紧卸载一批到站的春耕化肥。

眼下,各地农民开始忙于春耕。不过,对于许多种粮大户来说,今年春耕遇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化肥不仅价格上涨了,而且供应也比前两年紧张,今年种粮成本明显上涨。笔者在黑龙江湖南湖北重庆等地采访了解到,受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多地出现“肥贵”现象。局部地区化肥库存紧张,生产企业开工率不高,导致春耕化肥供给呈现结构性供应偏紧态势。

业内人士建议,化肥涨价增加了农民种植成本,建议短期以保供应稳价格为目标,确保春耕顺利展开,适时投放国家淡季商业储备化肥,同时开辟进口渠道,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阶段性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仍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健全金融支农体系,为企业和种植大户“输血造血”。

多地春耕遇“肥贵”种粮成本有上升

黑龙江省孙吴县的种粮大户李明有点纳闷,“今年化肥价格怎么涨得这么厉害,也没见粮食价格涨多少。”春耕时节,李明在孙吴县农资一条街走了一圈后发现,今年的化肥价格相比去年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个磷酸二铵多少钱一吨?”“3200元。”“尿素呢?”“2100元。”李明对比去年的价格发现,二铵每吨涨了300多元,尿素涨了400元左右。

孙吴县哈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告诉笔者,往年都是秋季购买来年用的化肥,可是去年秋季他却没有预定上。王跃龙说:“从去年秋季化肥价格就出现大幅上涨,合作社用肥量大,往年都是直接和山东贵州等地的化肥厂家联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节省一部分成本,可去年和厂家联系时,价高不说,还没有货。春耕开始后再贵也得买啊。”王跃龙算了一笔账,仅一袋50公斤的尿素,就比去年涨了10元钱,合作社有6万多亩地,化肥成本比去年增加了近20万元。

在“鱼米之乡”洞庭湖平原上,化肥价格上涨也引发了种粮大户们的担忧。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种粮大户姜林今年种了300多亩水稻,“这两天算了一下,按这个价格买农资,种粮成本起码一亩要多20多元,本身种粮的利润就不高,今年粮价后期预期还不太看好,真是很担心。”他告诉笔者,虽然有猪粪和绿肥,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一是肥力毕竟不如化肥见效快,二是运送粪便、绿肥也需要大量人工,成本也高。

长江流域的重庆、湖北、江西等省也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化肥价格上涨的困扰。杨永智是湖北省监利嘉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所在的合作社总共种植了3000多亩耕地。“尿素每吨比去年涨了600元,复合肥每吨也涨了200~300元。粗略计算,每亩地成本要增加10多元接近20元。不仅化肥,农药也普遍涨了15%。”

多名业内人士介绍说,受多重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地化肥市场价格一路上涨,尽管中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化肥价格保持稳定,但随着用肥季节的临近,化肥价格又进行了新一轮上涨。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农资局局长李殿平表示,2018年全国全部口径的化肥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600万吨。总之,春耕期间还是处于偏紧的状态,省一级企业库存相对比较充足,基层库存的下降幅度比较大,货源总体很紧张。

多重因素相叠加供应偏紧价格涨

价格高、总量少,问题还是出现在供需关系上。笔者走访了生产、供销企业,各方认为,政策优惠逐步取消、相关行业出清影响待消化,是导致本轮化肥价量异动的根本原因。

去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影响我国化肥市场的因素均出现新变化。受煤炭、天然气、磷矿石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化肥落后产能退出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化肥行业开工率持续处于低位,化肥产量同比减少。此外,2017年,我国在“2+26”个城市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入冬以来,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日益突出,“气荒”导致西南省份气头化肥生产企业大范围停产。李殿平称,环保高压态势的常态化,也将进一步促成行业产能的整合,并在一定时期影响企业开工率。

东北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邹兰兰认为,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行业开工率几乎达到了近年低位。同时,化肥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落后产能出清及产业整合效应显现,随着改革深入,行业供给收缩,也在短期内对价格带来影响。

化肥行业龙头、A股上市公司柳州化工年报中披露,2017年,化工化肥行业“运、电、气、税”四个方面优惠政策的取消、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带来成本上升。该公司化肥业务属于氮肥行业,主导产品为尿素,也是本轮化肥供应的主

要紧俏产品,受煤炭等上游行业出清整合政策影响,自2016年下半年至今,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尿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明显,化肥企业减产检修较多,国内尿素企业开工率降至近年新低。

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江西等部分地区出现批发价和零售价倒挂现象。此外,化肥产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以尿素为例,100元收入中仅有几块钱的毛利润。”李殿平认为,行业普遍叫苦的低利润化将严重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赊销减少、价格波动让种植大户雪上加霜。湖北、湖南等地的种粮大户反映说,去年年底以来,因为化肥行情波动,基层经销商的赊销减少很多,加之他们又贷不到款,因此一些大户没有备肥。

投放淡储稳价格适时进口增供应

为应对当前的春耕用肥高峰,业内人士建议,首先要保证供给、稳定价格。在局部地区,集中用肥、运力紧张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价格阶段性上涨的情况,但由于淡储的保障,应能及时平抑价格。

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介绍,去年我国淡季商业储备化肥仅有450万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科学研判和支持下,2018年追加了550万吨淡储计划,且分为两批进行落实。李殿平认为,有了这些储备,今年春耕保供整体可期,但是投放时机要灵活、科学选择,以发挥淡季储备最大的保供稳价功能。

其次,基层不储肥呈常态化趋势,省级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应发挥“压舱石”和“蓄水池”作用。湖南新三湘农资公司董事长聂志军表示,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矛盾,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基层经销商基本不储肥的现状下,像湖南这样化肥基本依靠外调的省份,如果没有淡季储备政策或者淡季储备不足,仅仅依靠春耕生产时的化肥调运明显不够。

第三,适当开辟化肥进口渠道,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阶段性问题。据介绍,为了保障国内的春耕用肥需求,在国内尿素市场货紧价扬的形势下,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月14日从巴林进口了4万吨大颗粒尿素。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时隔15年再次重返国际尿素市场。李殿平说,这是探索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交互调剂,来改变国内阶段性供应不足、保障国内化肥平稳供应的有益尝试。

此外,提供运力保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入市。化肥生产出来还要运输到各基层网点,化肥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和铁运。聂志军等人建议协调航运、铁路运输企业在春耕备肥期间优先支持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输需要。

业内呼吁,在行情高涨的春耕期间,防止假化肥、假农资流入市场,出现坑农害农的事情,希望相关部门采取农业执法大队定期全面检查的方式,杜绝假冒农资流入市场。

坚定供给侧改革破解金融支农难

针对我国化肥市场较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问题,有关人士建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将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

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预测,真正进入春耕用肥旺季时,随着开工率不断提升、货源不断增多,经销商甩货心态加强,化肥价格可能有所回落,但后市整体表现应较为平稳,跌幅不会超过去年。因此长期来看,化肥行情都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在化肥行业方面,目前中国化肥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化肥大宗产品如尿素、二铵等消费已接近极限。李殿平表示,化肥产品结构应顺应环保、绿色等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在大力提高传统大宗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着力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专用化产品,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将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加大对有机肥科研的投入力度,提升有机肥质量,尤其是加快制定有机肥标准、提高有机肥准入门槛,完善有机肥扶持政策。

湖北嘉鱼县种粮大户李明华说,由于化肥涨价和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他的合作社已经全部施用了有机肥和农家肥,生产的香稻从不愁卖。他提出,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的成本仍然不低,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同时,现有的有机肥生产行业存在“小散乱”的现象,肥力没有标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有机肥的标准,加强对有机肥市场的监管。

针对供给和需求两端都面临的“金融贷款难”问题,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表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要注意“用好存量”“创新增量”。所谓存量,即保证银行融资渠道畅通,拿出有力措施解除银行“帮贫帮困”的后顾之忧;所谓增量就是要创新农民合作金融,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严格的风控体系,探索农民金融互助机制。

聂志军等人表示,在化肥行业的供给端,在去产能过程中,通过金融政策引导融资向提质增效的企业倾斜,而不是“一刀切”都不贷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粮大户犯愁春耕“肥贵””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27/568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