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旅完美结合,“联合”梯田变身致富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390
内容摘要:一场春雨一场暖。眼下,绵延数十里的联合梯田,田水如镜、田埂蜿蜒,劳作的人群和农舍村庄,构成一幅醉人的春日画卷,吸引着众多
 一场春雨一场暖。眼下,绵延数十里的联合梯田,田水如镜、田埂蜿蜒,劳作的人群和农舍村庄,构成一幅醉人的春日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开耕以后,梯田旅游转入旺季,有很多客人前来摄影观光。”联合“梯田人家”民宿店家林秀荣说,随着联合梯田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旅游的人逐渐增多,他们将原本荒废的旧楼装修改造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尤溪县围绕“我家在景区”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发展并重”,发展梯田特色农产品、梯田休闲游等,以三产带动一产二产,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2017年,联合梯田共接待各地游客及摄影爱好者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

保护,从梯田复垦开始。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梯田抛荒现象,尤溪县安排专项资金对复垦和种植进行补助,2017年完成核心区929亩抛荒田复垦;核心区各村至少成立了1家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东边村的李时运,2016年尝试种植了1亩红米,每公斤售价20元,比普通优质米价格翻了几番,去年扩大种植15亩。让他放心扩大规模是当地市场化运作打响梯田品牌,可以确保收益。

3年来,为梯田绿色种植和品牌建设,联合镇成立联合梯田文化有限公司,投入60万元推广,瞄准了中高端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取得15个类别商标。同时引进公司与梯田核心区各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新型农业技术模式,将联合梯田打造成游客的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带动“梯田三宝”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等土特农产品跨越式发展,价格实现翻番。

梯田丰富的民俗文化也成为旅游发展的黄金资源。观景之外,游客可以品味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其中,每年的鞭牛迎春、耕牛节、伏虎庙会、天贶节等蕴含农耕时节的各类庆典活动,已成为梯田吸引游客的特色看点。

随着联合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联合梯田迎来了新机遇。联合镇党委书记陈祥耀介绍,通过实施联合梯田维护、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和农耕文化五大提升工程,强化资金、机制、法律三大保障,不断提高梯田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可以助推“农业+旅游”开发,而文创科技产业投资公司的引进,将进一步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初总投资2亿元的锦绣梯田旅游开发项目已经开工,接着梯田休闲观光区、生态休闲自驾车露营地、梯田摄影、书画展示馆、田间咖啡馆、农特产品购物等建设还要陆续开工,并打造印象联合梯田、民俗大戏台、精品民宿、空中揽车等项目建设。

公司副总经理陈祥前说,梯田核心村将以田地、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梯田开发,依托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做足文化功夫最终和农户实现双赢,力争每家每户都能有三五个房间拿出来改造成民宿,真正让当地乡村兴旺起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旅完美结合,“联合”梯田变身致富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27/568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