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颗草莓的多重味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515
内容摘要:近日,在南京溧水举办的世界草莓品牌大会上,笔者不光看到了种类繁多、口感各异、品质优良的鲜草莓,还见到了很多市场上并不多见
 近日,在南京溧水举办的世界草莓品牌大会上,笔者不光看到了种类繁多、口感各异、品质优良的鲜草莓,还见到了很多市场上并不多见的草莓干、草莓酒、草莓酵素等深加工产品。溧水当地的浆果加工企业还将草莓中提取的花青素作为主要原料,制成高级保健品,引来了参会人士的浓厚兴趣。

借此机会,笔者走访了当地几个大型的草莓采摘园,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普遍使用有机肥料,既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同时也和周围的土壤、空气、水源和谐共生。周末,疲惫的都市人驾车来到这里,不光可以尽享草莓盛宴,还可以旅游、康养,品味自然恬淡的乡村生活。

一颗小小的浆果,描绘了如此曼妙的产业画卷,令笔者赞叹。返程的高铁上,笔者对“溧水”这个一直被当作南京后花园的地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萦绕在这个名字周围的,是和草莓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产品,是嵌入到溧水人日常生活中的产业形态,是汇凝于“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中的清晰印象。

近些年,像溧水一样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公用品牌在大量涌现,为农业产业结构性升级释放了大量动能。和工业品牌不同,农业品牌大多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肩负了提升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所以,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是一个地方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标杆,具有广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然而,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公用品牌,由于在发展方向和结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并没有将地方资源禀赋、传统的生产要素有机地整合、重构,也并没有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开拓出新的市场参与形式,导致一些经营主体躲在公用品牌的伞下“睡大觉”。

以茶叶为例,我国拥有一大批人们如数家珍的区域公用品牌。但在不少地方,淬炼千年的茶文化却始终没有带来应有的市场回报,反而是经过精美包装、分类加工、深度研发的进口茶叶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还往往被贴上了“高端产品”的标签。在几乎不种茶叶的英国,诞生了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经济价值最高、最能体现英国饮茶文化的流通品牌——立顿。这样一种完全商业化的输出茶品价值的方式,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单一产业的范畴。

从溧水的经验来看,正是借助了当地环境宜人、制造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等诸多优势条件,将原本单一的草莓生产,变成了一二三产业共同参与、高度融合的发展图景;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还是得从产品经营上拓宽思路,从分散的、小农的、只关注农产品种养这样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完成农业发展方式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理念转变。简单来说,从产品到产业,才是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提升公用品牌价值的根本路径和方式。

当前,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文化、旅游越来越繁荣。在宏观的市场演变趋势下,农产品的商业化模式愈发重要,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会越来越高。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这都为区域农业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制度供给,蹚出一条从产品到产业、从“只关心种养”到“兼顾经营”的提升之路,对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具有深远意义。其实,从201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农业观的布局已经在悄然形成。如何将新理念、新模式迅速地纳入到品牌化的进程中,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所以,符合时代精神的区域公用品牌,必然呈现出一幅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城市与乡村的深度互动、产业链的极大拓展和丰富的时代场景。有学者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即从区域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要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还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第二产业),同时提供和这两个产业密切相关的其他服务(第三产业),以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增加值,无论是“1+2+3”还是“1×2×3”,都体现出了一种互通共融的产业形态,也只有这样,区域公用品牌才能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颗草莓的多重味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25/568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