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武夷缘:武夷岩茶山之岩中岩和正岩的产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6  来源:武夷缘  浏览次数:82878
内容摘要:品茶就好比品味人生,初饮时如青春时的躁动,香气袭人、极具冲击力。再饮时,则如人到中年是的厚重,也是人生最为华彩的一张,你
        品茶就好比品味人生,初饮时如青春时的躁动,香气袭人、极具冲击力。再饮时,则如人到中年是的厚重,也是人生最为华彩的一张,你会从茶中体悟到纯正,而又醇郁。三饮时,则能从茶水的淡远、意蕴,而感悟到人到不惑之年的大智如愚,举重若轻。
 
       武夷山,不仅以卓越的风姿、高洁的岩骨、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而且更是以岩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历届国际名茶评比活动中,武夷山的岩茶都能够牢牢的占据中国十大名茶的地位。
 
      武夷山岩茶在国内外深受爱茶者青睐,其中尤以大红袍而名扬海内外。而大红袍也是岩茶中的极品,除此之外,还有肉桂、水仙等深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青睐。为了更好的让喜欢武夷山茶叶的朋友了解岩茶,下面就来通过笔者的足迹,带领大家看看岩中岩和正岩的产区。
 
      第一,岩中岩产区。岩中岩产区所出品的茶叶,无疑是武夷山品质最好的茶叶,被神话了的大红袍就位于岩中岩产区。传统意义上而言,岩中岩产区就是武夷山最为知名的极大景点,俗称三坑两涧。
 
       三坑就是所谓的大坑口、牛栏坑和慧苑坑。两涧则是所谓的流香涧和悟源涧。这几个茶区都有一个及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其周围都是由悬崖峭壁所包围,一年之内几乎没有直射的太阳光,而且四周湿润,生长着奇花异草。生长在这里的茶树,一年四季都能够得到这些奇花异草的浸润,这让这些地区的岩茶产生了一种天然的花香。而通过后续的采青、晒青、烘焙、复焙等工艺的处理,能够很好的保留这种花香,进而让人们感受到极其震撼的岩骨花香。
 
       一些文人墨客,就将这种感受归结为岩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很多人也都以品尝到岩中岩极品岩韵而觉得三生有幸。
 
       在这几个岩中岩产区中,最为著名的非大坑口莫属。该地区位于天心寺的东南,因为在通往天心岩时需要穿过一条极长的峡谷,而这个峡谷就被称作大坑口。大红袍母树就生长在此处,现在为了保护母树,已经不能够向它采青了。然而,正是由于母树的存在,此地十分适宜大红袍茶树的生长,所以,该地区也是大红袍最大的产地。也是唯一能够制作极品大红袍的产区。
 
       而其它的几个岩中岩产区,如牛栏坑、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等,都难以种植大红袍树种,但是这些区域也有自身的独特茶树种,其中牛栏坑更是是肉桂而名扬天下,这也是仅次于大红袍的武夷山茶叶的第二个传奇。
 
        而其它几个产区,基本上以水仙为主,同时也间以种植肉桂等。这些茗品同样有着自身独特的岩韵,能够让人产生到此茶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饮的感慨。
 
        第二,正岩产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产区,才能够让人们领略到武夷山茶叶的美妙之处。虽然这些产区没有岩中岩那么优秀的地理环境,但是依然属于岩土中生长的茶叶,再加上近些年制茶工艺的不断创新,只要是在武夷山风景区之内,就能够保留武夷山茶叶独居特色的岩韵。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将武夷山风景区范围之内的茶叶统称为正岩茶叶的根本原因,而且为了更好的区别外山茶,又把武夷山风景区内种植的茶叶成为内山茶。而其它地域的茶叶,就被称作外山茶。外山茶质量再怎么好,也不能够使之产生岩韵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武夷山茶叶能够始终占据中国十大名茶的重要原因。
 
         目前正岩茶区主要分布在岩中岩茶区的周围,其中尤以燕子窠、碧石岩、青狮岩、虎啸岩等最为知名。这些地区的茶树种类也大多为肉桂、水仙等为主,比如青狮岩种植的肉桂就被称作“狮肉”,虎啸岩种植的肉桂就被称作“虎肉”等。这些地区的茶叶,通过后续的加工,其品质有的比岩中岩的质量更高。
 
       所以只要是武夷山风景区之内,在丹霞地貌之下种植的茶叶,都被统一成为正岩茶区。这也是武夷山茶叶最好的地区,而且近些年,这些产区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每年向市场推出的正岩茶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这对于爱茶人士而言,显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品茗一下武夷山诸多乌龙茶中独有的岩韵了!

     关注武夷缘,一起交流分享好茶

       (文/武夷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武夷缘:武夷岩茶山之岩中岩和正岩的产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16/5671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