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内蒙古:种植调结构做好“加减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923
内容摘要:种子和化肥都是他们给送过来的,都是优质品种,我们不花一分钱,收成都是自己的,一亩地的收入能有2000多元呢。在内蒙古巴彦淖尔
 “种子和化肥都是他们给送过来的,都是优质品种,我们不花一分钱,收成都是自己的,一亩地的收入能有2000多元呢。”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正在播种小麦的农民邱中锁今年不再为选择种子而犯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联增村列为“农业示范基地”,统一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和测土配方肥,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无农药、无化肥、高品质,联增村“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正在发力。

“我们合作社从3月6日开始播种小麦,现在基本上播种完毕。今年合作社与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公司签订了5000亩富硒绿色小麦订单,小麦收获以后再复种西蓝花3000亩,实现两季增收。”新华合作社理事长孔宪忠指着肥沃的土地说。

与新华合作社签订小麦种植订单的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公司是巴彦淖尔市一家大型小麦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除了在乌拉山河谷自有基地种植6000亩有机小麦以外,今年还与河套农民签订了20万亩绿色富硒小麦订单,为生产加工高端石碾面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素有“葵花之乡”美誉的五原县连日来处处可见一派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农资经销点前,人头攒动,农民忙着挑选购买农资;一拨拨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现场传授科技种养新信息;平田整地、运送种子肥料的各式农业机械在田野里往来穿梭……

“春耕没得巧,关键要抓早。这十几亩地去年种的是葵花,今年准备改种我们当地的优质小麦,倒茬轮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不用化肥了,用的是农家肥,不添加化学肥料,今年争取有个好收成。”忙活一下午将十几亩土地耕翻完毕后,五原县隆兴昌镇东牛犋村三社村民何根道出了自己的播种计划。

绿色的生产方式为何根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往年相比,“绿色”是巴彦淖尔今年春耕的一大亮点。

巴彦淖尔市副市长郭占江表示,春耕备耕中,巴彦淖尔市主动对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实现提质增效。

目前,以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线的春耕生产正在内蒙古各地陆续展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表示,内蒙古要把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内蒙古:种植调结构做好“加减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14/566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