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赵脑村:虾稻共作成“完美搭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228
内容摘要:土地流转破藩篱,搬离农村进社区。虾稻共作显奇迹,乡村振兴看这里。日前,记者跟随百乡万户湖北调研组走进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时
 “土地流转破藩篱,搬离农村进社区。虾稻共作显奇迹,乡村振兴看这里。”日前,记者跟随百乡万户湖北调研组走进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时,村民们这样评价现在的生活。

赵脑村是熊口镇最偏远的村,地势低洼,有“水窝子”之称。以前种植棉花、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作物,群众收入有限,如何尽快实现生活富裕是镇村干部群众长期思考的问题。

调研组发现,2013年是赵脑村的转折点,该村抓住了熊口镇作为湖北省“四化同步”试点之一的机遇,全村615户将8900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企业通过坑塘复垦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国土整治项目筹集资金,实施土地集中连片整理,改造成标准虾稻共作单元后,再反租倒包,实行标准化经营,成为潜江展示虾稻产业的一张名片。赵脑村则整体迁入熊口镇上的华山赵脑综合社区。

华山水产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告诉调研组,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让农民从纯劳动者向半劳动半管理者转变,这也是很多老龄农民仍能干虾稻共作的原因。而且,小龙虾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比较透明,当地龙头企业也会托底收购,起到了引导市场的作用。小龙虾的壳可制作甲壳素,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高新产业的跨越。

调研组发现,虾稻共作最神奇之处在于形成了生态种养的“完美搭配”:小龙虾疏松表层土壤,排泄物补充稻田养分,稻茬、杂草、败叶滋养幼虾,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赵脑村,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正日益成为村民自觉。

潜江市副市长严义高介绍,经过18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不断壮大,产销两旺,虾稻产业从业人数已超10万人,2017年全产业链产值已达到230亿元,“一只虾”“一袋米”正逐步成为潜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抓手。

赵脑村已具乡村振兴雏形,下一步,赵脑村还要大力发展龙虾垂钓体验、油菜花观赏等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促进村民自主创业、就近择业。调研组建议,要抓紧出台将耕地占补平衡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持续抓好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好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性,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赵脑村:虾稻共作成“完美搭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11/566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