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千锤百炼”出精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714
内容摘要:章丘铁锅火了,据说网上的订单已排到了2019年,在如今这么一个物质丰盈的年代,类似场景并不多见。这个人们熟稔的日常物什,顿时

章丘铁锅火了,据说网上的订单已排到了2019年,在如今这么一个物质丰盈的年代,类似场景并不多见。

这个人们熟稔的日常物什,顿时多了几分别样的色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是有道理的”。在章丘,很多老铁匠坚信,一锤一锤打出来的锅底,绝不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涂层锅、冲压锅所能比拟的。

汹涌的工业化时代,一把炒菜的铁锅显然不是一件什么稀缺产品,现代工业科技的规模化制造,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选择空间,更高效的机械锅、冲压锅逐渐占据了厨房,日本锅、德国锅凭借成熟的技术和营销手段,充斥着国内的市场。

然而,章丘品牌这一次脱颖而出,显然是戳中了国人心里的那份执念——匠人精神。

在笔者看来,匠人精神无非两层含义,首先是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气儿,在时代的潮流中坚守传统。章丘位于山东济南,以东平陵为中心,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自古就是冶铁重镇。汉武帝时,全国设铁官48处,章丘就有两处;根据20世纪50年代初的统计,章丘区人口73万,其中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所以,“打铁”这门营生,早已融入章丘人的血脉里,是地域文化中抹不去的重要章节。

再有就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章丘铁匠的技艺历经岁月打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千锤百炼,就是为了每一件作品的质量。在关于这口锅的故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度高温锤炼,经受36000次的锻打……“每口铁锅都是匠人作品,他们的尊严都刻在铁锅上。”

所以,章丘铁锅的爆红,源自对传统和品质的再挖掘,是匠人精神的最好体现。如今,这些特质已经成为了章丘一张烫金的名片。

而在这张名片的另一面,同样一段让章丘人骄傲的故事。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了种植大葱的历史:黄河冲击平原形成的肥沃土地,绣江河的滋养灌溉,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油饼地”的弱碱性土地……大自然的馈赠,使得章丘长出的葱,骨子里就带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气质:高、粗、脆、甜,富含多种维生素,每年的章丘大葱节,经常可以看到“身高”两米多的“葱王”,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调侃:“你算哪根葱?”“章丘大葱!”。

如今走在章丘的大葱产区,感受到的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遵循了严苛的标准和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从育种开始,在章丘中部百脉泉下游的秀慧、枣园等乡镇,通过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泉水浇灌,以及独一无二的深耕培土栽培方式,养育出每年提纯复壮的“大梧桐”“气煞风”等章丘独有的优良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章丘大葱普遍使用大豆作为有机肥料,用杀虫灯等纯物理手段进行灭虫,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绿色生态的健康品质。

为了更好的管控质量,章丘统一印制“档案手册”给葱农,从大葱育苗、收获到出售的整个过程都要一一记录在案;同时,凡是上市销售的大葱,都必须通过农产品安全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

一根普通葱的成长周期是6至7个月,而章丘大葱则需要420天,历经播种、育苗、栽培、培土等多个标准化生产环节,缺一不可。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风霜雨露滋养下,才长出了营养价值丰富、体态魁梧的章丘葱。

在这片山河水土里流淌了几千年的传统,滋养出的还是那似曾相识的精气神。

虽然不是叮叮当当的敲打锻造,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匠人精神”呢。一边,是大自然的水土恩赐,是历史佐证了的几千年的种植习惯,另一边,是对传统的承继,是章丘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规范成为了他们最有力的抓手……

1999年7月,“章丘大葱”商标成功注册,成为了中国蔬菜类第一个原产地证明商标。历经近20年的品牌化洗礼,2017年章丘大葱获得“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已经达到33.5亿元,同时还拥有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国家级认证。

目前,农产品品牌化正成燎原之势,成为了结构升级、转型的抓手。一时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目不暇接——品牌化成为了快速提高附加值、推动营销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正所谓“百炼方可成金”,在传统地方特色、现代化营销等直观印象的背后,品牌的塑造和传播终究还是要着落在品质上,“匠人精神”是永远也绕不开的关键命题。所以,那些口口相传的“百年品牌”,绝不仅仅是对岁月的敬畏,更多的还是对品质的坚持,铁锅如是,大葱如是,品牌如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千锤百炼”出精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408/5663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