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农民创业在农村还是个新鲜事儿,赵朝军愣是凭着一股干劲儿,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赵朝军发现很多商家包括个人越来越喜欢用灯笼来装扮节日、烘托喜庆氛围,灯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赵朝军从中“嗅”到了浓浓的商机。于是,他和妻子学习研究灯笼制作技艺,一年后终于制作出了竹条结构的丝质灯笼。第一批灯笼在山西太原市场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更加坚定了赵朝军发展灯笼制作的信心。
为了站稳市场,赵朝军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灯笼品质,又相继研制出了更加结实美观的钢架灯笼、LED外闪旋转灯笼等。一路走来,赵朝军生意越做越大,但也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受市场波动影响,灯笼的销售量急剧下降,赵朝军囤积了大量货品。“乡政府了解情况后,安排专门人员分析查找原因,发现灯笼的宣传力度不够,于是我们就先从宣传入手,给灯笼做起了‘义务广告员’。”骆庄乡干部焦立然打趣地说。
2015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赵朝军注册了河北省任县红满天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赵总”。他做的灯笼,直径规格从60厘米到3米不等,售价从每个5元到1000元不等,销往北京、山西、沈阳等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赵朝军成了村里第一个富起来的人。“俺们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年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问题,优惠政策一直向农村倾斜。”赵朝军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先富起来更要回报社会。
如今,赵朝军的公司聘用了15名工人,都是本村乡邻,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工人工资从1600元到2600元。在赵朝军的带动下,仅有240户的达二村,其中20多户都成了灯笼制作专业户,带动村里150多人实现就业,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朝军说,今后他打算走品牌发展战略,申请注册“红满天”商标,让达二村的灯笼红遍全中国,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