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展览资讯 » 正文

华中六省最大畜牧业展会2018年8月18日在武汉举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9  浏览次数:83462
内容摘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对于这个变化有人称之为“中国农业千年之变局”。在新常态下中国生猪产业发生了巨变,就相关话题,本人浅谈一下新常态下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1、新形势下中国猪业的新变化

中国是生猪产业大国,其养猪业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在世界排名领先。近几年养猪业的变化在业界有目共睹,特别是当前生产模式、政策的变化,这些变化促成了养猪产业的巨变。

1.1 猪肉产量震荡调整,养殖结构发生变化

2014年对于中国生猪产业来说,是一个拐点。2014年之后,中国的猪肉产量开始下降。这两年生猪价格之所以能保持比较高的价位运行,是因为我国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发生了变化。从2015年开始,猪肉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在肉类中的占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世纪60年代,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80%~90%。截止到2016年,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62%。与此同时,禽肉和牛羊肉占比迅速提升,这种现状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说明中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节水、节粮、节地的方向发展,这是畜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重要表现。

 

图片1

 

1.2 生猪养殖北移西进,区域布局发生变化

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发布了南方水网地区结构调整的意见。在生猪产业规划中,对生猪的布局也进行了调整,南方水网地区133个县的养殖密度很高,土地承力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做出了一些战略调整。目前东北4省(东三省+内蒙古)的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能力都比较大,沿海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约束发展区的大型养猪集团、饲料企业加快生产布局调整,纷纷到东北4省布局,北移西进趋势明显。传统的优势区域近几年还是在巩固发展,如河南湖南湖北等区域。发现有些大型养殖企业在西安布局生猪产业,一方面是为扩大自己的产能,另一方面是和当地苹果带的苹果产业配套。当时,据当地的县委书记介绍,由于发展苹果产业,导致当地土壤的有机质下降,为此当地引进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和苹果产业做配套改善土壤,效果非常好,做到了农牧结合。

1.3 猪肉进口显著增加,国际贸易发生新变化

近几年,进口猪肉呈增长的趋势,2015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达70多万t(不含猪副产品),2016年,猪肉进口量达到162万t,2017年的进口量也不会少,1年的进口量约等于1个中等省份的生猪养殖量。美国、德国是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源头国,约占我国猪肉进口量的75%。进口猪肉的增加对于出口国家来说,影响比较大。在德国,每头猪盈利增加了15~17欧元,尤其是猪杂碎这些副产品,原本德国的价格是0.12~0.15欧元/kg,到中国之后价格翻了数倍。所以,我国的猪肉进口对德国的养猪业也做出了贡献。

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约有700万t,中国猪肉进口量增加,对其他国家都有影响。无限制地进口猪肉,因为总量只有700万t,而日本、韩国等猪肉进口国的贸易量比较恒定,中国猪肉进口量估计会稳定在200万t左右。我国生猪产业体量本身很大,进口太多猪肉没有必要;另外,进口太多猪肉也不可能。我国进口猪肉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前面提到过的,进口猪副产品近年来呈上涨趋势。

 

图片2

 

1.4 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猪周期”发生变化

具体表现为一体化企业持续扩张、中等规模猪场稳定发展、中小散户持续减少。

2016年,养猪盈利约为400元/头。如果说,2016年是“金猪年”,2017年可以定义为“银猪年”,养1头100kg活重猪的收益约为150元。如果出栏的猪只较大,将它折算成大猪,2016年盈利应该超过500元/头,2017年盈利应该超过200元/头。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大型养殖企业专业化水平提升非常快,对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猪周期拉长了,波动减缓了。我们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以前一般只谈4个环节——种、量、病、管,这是狭义的产业链。现在的产业链和以前不一样,生产、服务、用工、基建、政策以及科技等方面,都是产业链的补充部分。

1.5 互联网经济兴起,生猪交易有新变化

国家生猪市场在重庆试点了几年,效果非常好。2016年底,重庆市的生猪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量已经达到1700万头以上,年交易额为3亿元左右,成为我国最大的生猪交易平台。

2、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有句话,叫“猪粮安天下”,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粮食生产要下功夫抓,畜牧业也不能松懈。

2.1 消费提档升级,更加注重质量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约有13亿,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人口总量会持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在持续改善,消费增长不可逆。每年我国的猪肉生产还会有一定的增长量,来满足我们消费的增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偏好将转向安全、优质、便捷和品牌。如,冷鲜肉升级替代热鲜肉将成为生猪肉消费的主流。消费者对猪肉的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在上升。消费者追求饮食的便捷性,猪肉在餐饮、电商渠道的销量在上升。

 

图片3

 

2.2 产能逐步恢复,价格趋于稳定

畜牧总站建立了“百场千村万户”的体系,从2017年开始,将以前的层层上报,改为点对点直接为农业部上报数据,这些数据相对准确。由于养殖户会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持观望态度,这会影响未来的猪价。根据2017年第1次记录,全国畜牧总站预测猪价可能会提前上涨,而远期的趋势预测,2018年上半年生猪产量会下降。所以得出,2018年生猪价格一定偏高。后来根据部分新增项目得出,生猪产能在2018年下半年可能释放,新旧产能叠加、补充,产能稳中有升。关于2018年的生猪价格,全国畜牧总站认为是高位震荡,价格不会太低。

2.3 规模化水平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

之前,我国出栏量在500头左右的养殖场占比约为45%,2017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50%,我国养猪业朝着规模化迈进的步伐不能停。规模化的生产成本要比散养户低很多。有数据表明,2015年,散养户的人工成本是500元/头,而规模养猪场的人工成本约为160元/头。生产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现在“公司+农户”模式推进得比较多。我在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该公司采取的就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养殖户每养1头猪,净收入170~250元,养殖户提供劳动力,饲料、种猪都是公司提供,这种模式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2.4 适应环保要求,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如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业界称之为“环保风暴”。由于环保普查,业界管理部门受处分的人也比较多,猪场反馈的意见比较抵触。四川省相关部门做了排查,全省超过10头的养殖户有21.73万户。如何治理污染?整体的思路方向是“走农牧结合”的模式,小的思路方向是“整县推进”的模式。借助国家的大项目高能源化利用,做粪肥利用;对养殖小区采取农牧结合;还有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如抽粪队,类似城市的环卫工一样,抽粪队把猪的粪污抽走,统一处理生产沼气、沼肥,沼液再还田,沼肥和沼液再卖给周边的种植农户。起初并不是卖给种植农户,而是政府补贴,补贴一段时间以后,农户感觉有利可图时,他们就愿意出钱购买了,效果很好。现在跨区域合作、产销协调发展主要是基于环保政策。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政策的实施,对我们养猪业来说较为严格,我们要从另一方面思考,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大有好处。

 

图片5

 

2.5 全球化程度提高,内生动力强劲

中国养猪业对进口的依赖度比较高,如蛋白饲料现在进口量为80%,很多高端的疫苗、种猪、机械设备也都是从国外进口。现在,中国养猪业和国外相比,生产能力、生产先进程度的差异性已经不大。中国生猪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后,拓展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我们自己有内升动力,要充分利用良种资源,坚定我们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国每年进口的猪肉或多或少,对国内猪价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市场研判,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农业部对全国畜牧总站的要求比较高,现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3、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畜牧业产值为30000亿元,上游的饲料工业产值为8000亿元,这样加起来接近40000亿元。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的需求持续上升,近几年,我国政府对畜牧业的政策不断强化,尤其是2017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2017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养殖业良种工程》《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等,大力支持我国生猪业的发展。当前由于环保政策的原因,我们的第一大政策变成了环保政策。

 

图片4

 

3.1 要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国家办公厅2017年5月发布“国办发〔2017〕48号国家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务院在湖南省召开了现场会,湖南省几个相关企业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下了很大力度,汪洋副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文件中关于及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引用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文件的1个指标,到2020年,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大型规模养殖场设备配套率到到100%。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讲话提到限定的目标。总书记提出之后,农业部将目标细化:1年试点,2年铺开,3年大见成效,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20亿元专项款用于51个县的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均每个县有3650万元支持整县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按照能源化和肥料化两个方向去利用。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要发展沼气、沼液、沼肥再循环利用;对于小型养殖场比较集中的地区,用第三方进行安置;对家庭养殖实行微循环制,推进农牧结合。

2017年,我国创建了50个绿色示范县,到2018年将继续开展绿色示范县创建活动。国家发改委整合人民币37亿元做“整县推进”,与前面提到的20亿元专项款资金渠道不同,上文提到的20亿元属于财政资金,这37亿元是发改委的基本建设资金。2016年发改委开始做试点,把沼气工程和奶牛化标准养殖进行整合,进行了45个县的整合。2018年预计将37亿元的基本建设基金再完成45个县的整合。

3.2 推进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化企业向养殖、种植、加工方向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加强品牌建设、创新,加强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强饲料高效利用,减少流通环节;健康养殖、保证猪肉产品安全;打造快速检测及可追溯设施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发挥畜牧推广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优势,加大高效、实用技术推广与技术的培训。全国畜牧总站近期做了两件事:一是全国畜牧总站根据每个县、乡的畜牧体系配套建设养殖书籍,在养殖书籍里配上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远程培训。二是全国畜牧总站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全国畜牧总站的技术体系中,做云培训、蚂蚁金融,还有优质猪肉的配送。这些项目做得非常好,业界也有更多的期待。

 图片6

3.3 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促进行业稳定发展

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规模化养殖,我们的目标非常宏伟,对于畜牧业的一些指标我们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将来中国的畜牧业就是规模化养殖场。

1)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监测预警。我们畜牧总站对数据采集、分析、发布定期进行,每半年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向社会发布结果,并向中央高层报告。

2)要推动生猪价格保险和期货试点。生猪价格保险现在主要在北京进行试点,其中有一个警惕指数,本人觉得效果颇好。但是很可惜的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后,很多养殖场关闭了。

3.4 加强种业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品种的贡献率现在在养猪业排名第一位,我们现在要推进种猪联合育种,准备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强化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地方品种保护开发。我们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国畜牧总站一直想在种业上做一个大项目,现在种业基金终于落地。种业基金主要是在种植上,它不是种植专用基金,畜牧业也可以用。我们希望把种业基金也做一个畜牧业专项基金。另外,推动基因组选择品牌建设,这项工作从2016年至今都在积极推进。

3.5 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合理调整生猪屠宰产业布局

 图片7

屠宰产业以前属于商务部管,现规划到农业部了,职能已经切换,但是人员没迁移过来,算是“白手起家”,主要是根据生猪产业优势区域合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养殖屠宰结合。现在孤零零地建立一个屠宰场,很难运转,推进就近屠宰冷链配送这样的方式,实现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互利互惠、融合发展。在屠宰产业中,我国还要推进标准化屠宰,改善养殖条件,改进屠宰加工工艺,有效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总之,畜牧业经过3~5年的努力,初步实现生猪产业的现代化。

为响应国家政策规划,推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由爱博展览、博亚国际联合相关行业部门特召开“2018中国(武汉)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将于2018年8月18-19日在武汉光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同期举办“2018湖北武汉国际饲料工业博览会”以及涵盖五大展区:智能化养殖设备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区、动物保健品区、农牧机械区、畜牧综合服务区,展出面积35000平米,800余家参展企业,预计专业观众将达40000人次,届时欢迎您参观、参展。

本届博览会立足华中,辐射全国,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搭建最有效的贸易渠道。聚集各种产品在同一平台展示,其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也便于供需双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贸易洽谈。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华中最具规模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盛会、提升行业优质产品知名度、加强同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

随着进入企业的不断增加,这个行业正在加快发展速度,在即将到来的市场跃进期,企业应先人一步,抢占市场,进入消费者的购买“菜单”。2018中国(武汉)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将以高质量的客商资源支持,为企业提供一个集趋势研讨、信息发布、技术交流、产品展销、品牌塑造、渠道开拓为一体的交流平台,打造专属于高端畜牧产业盛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华中六省最大畜牧业展会2018年8月18日在武汉举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329/565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