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年头好就挣一点,年头不好赔得谁也没招儿。”当地种粮大户单环宇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全国农垦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甘河农场粮豆单产和质量也不断地攀升。但是,自然灾害频发、优质不优价、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该场职工。
2017年,甘河农场跳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出期货加保险、订单农业、“粮食银行”、优化种植结构等多项创新举措,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农场不再靠“天”吃饭。
自然灾害是农业的先天风险因素。为提升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经多方考察,2017年7月,甘河农场引入了“农产品+期货+保险”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模式,成为当时全国首笔保险加期货形式的大豆收入保险产品。2017年12月28日下午,甘河农场相关负责人和农业合作社代表在当地举行的“保险+期货”理赔仪式上接过合计430万元的扩印版“现金支票”。在当年大豆种植效益意外下滑的情况下,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信期货提供的这430万元收入险理赔款,使农场和农户投保的2.77万亩大豆顺利实现收入目标。
当然,自然灾害并不是农场面临的唯一困难。农业靠天吃饭,自然因素只占一半,另一个“天”就是多变的市场行情。比起残酷的灾情,市场行情的波动同样令人生畏。为解决职工农产品销售问题,甘河农场从去年开始积极探索订单农业,依托海天酱油等龙头企业,建设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去年全年,企业收购职工生产的高蛋白大豆3893吨,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4分钱,累计为职工增收31万元。
“粮食银行”也是解决职工卖粮难题的另一种有效方式。甘河农场依托粮食储运中心完备的仓储设施优势,建立了“粮食银行”,让职工收获的粮食直接进入粮食储运中心,随时结算。去年,农场以每斤高于本地市场价0.02元价格收购议价粮11000吨,为职工增收40余万元。
此外,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丰富种植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甘河农场推出优化全场农产品种植结构战略,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经品种和其它绿色、特色农产品,按照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统一的原则,将建设双高一绿大豆生产基地作为农场今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抓手。据了解,2017年该场已在全场范围内推广种植高蛋白含量大豆9.5万亩,经济效益提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