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桂林阳朔巧打旅游扶贫“特色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0  来源:桂林晚报  浏览次数:83287
内容摘要:桂林市阳朔县把特色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探索乡村旅游拉动型、龙头旅游企业带动型、产业融合撬动型等旅游
 

 

桂林市阳朔县把特色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探索乡村旅游拉动型、龙头旅游企业带动型、产业融合撬动型等旅游扶贫模式,发展全域化旅游,卓有成效。其经验做法对全市旅游扶贫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打造旅游小镇拉动发展

2016年7月,阳朔县出台方案,把阳朔镇高洲村,杨堤乡杨堤村、浪石村列入旅游产业扶贫村,整合各方面资金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平台,杨堤乡以“打造漓江边小、特、精旅游小镇”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挖掘自然条件、旅游资源优势,将自然、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等纳入集镇、村屯规划建设体系。当年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观景平台、综合停车场、市政广场、集镇排水排污和10公里漓江步道等项目,打造浪石、浪洲等古民居观光点。着力打造“漓江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带,在漓江沿岸各村庄发展沙糖桔、夏橙、黄皮果等水果种植3000余亩。冬春季发展油菜花、茹菜花等观光绿肥花卉种植,将种植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扶持贫困家庭发展农家旅游。

随着项目建成,杨堤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功能设施进一步齐全。游客到达杨堤后,既可以乘坐竹筏欣赏漓江美景,也可以在观光步道上悠游,开展“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活动,体验乡村悠闲的慢生活。杨堤也由旅游中转站变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成为该乡的主要产业和重要富民经济支柱。

借力龙头企业带动脱贫

阳朔县不断探索龙头旅游企业带动旅游扶贫模式,成效显著。该县县委、县政府引导阳朔漓江景区公司等旅游龙头企业加盟,对旅游小镇的开发采用公司化运营,优先聘用贫困群众参与排筏营运、旅游商品交易等旅游服务,受聘为筏工的贫困户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同时,漓江生态补偿金额逐年递增,2016年阳朔漓江景区公司给沿线的群众分红达到了1700多万元,受益群众近5万人,人均分红340元。特别是主要的沿江旅游乡镇杨堤乡、兴坪镇,2016年的人均分红达到了800元左右。

该县还与电商企业合作推出“农家饭票”旅游模式,积极推介农家旅游线路,助推农产品销售。2016年首先在杨堤村组建旅游合作社,鼓励困难群众回乡创业。该合作社首批成员由该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和6户住宿条件较好的农户组成,采用“公司+合作社+互联网”的方式与广西智慧旅游公司合作打造杨堤“农家饭票”,由公司负责网上宣传及销售,合作社成员则负责游客在村里的所有接待工作。“农家饭票”95%的收益留在村里,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这种模式正在试推广,预计参与的贫困人口通过互联网平台人均年收入可增加近1000元。

推动文化扶贫提升内涵

阳朔县依托本地的旅游市场,做好旅游小镇的文化扶贫文章。针对贫困户举办了绘画、烹饪等技能培训班,提升贫困户“再造血”功能。杨堤乡等乡镇与桂林圣园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文化扶贫书画培训班,老师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对学员进行绘画技艺培训,完成培训后画工的作品由圣园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书画市场进行销售和挂卖。第一批接受书画培训的20多名贫困群众结业后每个月卖画收入可达到1500元左右。

阳朔县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美丽邂逅”,带动阳朔百姓迈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桂林阳朔巧打旅游扶贫“特色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320/565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