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禾花雀13年间几乎灭绝的真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6  来源:中国农业网  浏览次数:84694
内容摘要:给我一个物种,我能吃到濒危,很多吃货都曾这样自黑过。而现在,调侃正变为现实。一种俗称禾花雀的鸟类,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竟然
 

 

“给我一个物种,我能吃到濒危”,很多“吃货”都曾这样自黑过。而现在,调侃正变为现实。一种俗称“禾花雀”的鸟类,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竟然被吃到几乎灭绝!

相关数据显示,在2004年,仅在欧洲就有60000-300000只禾花雀,全球的数量也肯定高于此。可到了2015年,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欧洲的成年禾花雀的数量大约只有120-600只,仅十年的时间里减少了99%!而现在的数量,不敢想象……这十几年里,禾花雀到底遭遇了什么?小农菌就带你了解这种可怜鸟儿的前世今生。

禾花雀不是麻雀

 

 

麻雀

禾花雀,学名黄胸鹀[wú],隶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是众多叫“鹀”的小鸟中的一员。禾花雀又称黄肚腩、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

不熟悉鸟类的朋友可能会把它误认成“小麻雀”,实际上禾花雀要比我们熟知的麻雀稍大一些,体长在15厘米左右。

繁殖期禾花雀雄鸟的羽色会变得非常鲜亮,头部与背部呈栗色,翼角有白色横纹,最明显的特征是胸前栗色横纹上部会出现黄色的领环,而胸腹部也呈现亮黄色,“黄肚腩”因此而得名;非繁殖期的羽色较黯淡,颊和喉部黄色,耳羽黑色且杂有白斑。

 

 

雄禾花雀

禾花雀雌鸟就没这么艳丽了,头与背部呈现一种很多小鸟身上都会出现却又难以名状的沙色,胸腹部呈现黄色,翼上横纹隐约可见。比起雄鸟,雌禾花雀更容易被误认为麻雀。

 

 

雌禾花雀

无论雌雄,禾花雀腰和尾上覆羽都为栗红色;外测两对尾羽外测具楔状斑。飞行时翼上的白色斑块明显可见,配合体色,是辨识的主要特征。

禾花雀以植物性食物为食

 

 

禾花雀喜欢在平原的灌丛、苇丛、农田等低矮植物构成的环境中活动,它们常常结成较大的群,穿梭于农田苇丛之间,群的大小不一,大的逾500只以上,小群则仅有50只左右。

禾花雀喙的形状适合咬开谷物的壳,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鸟类,他们取食的食物主要为稻子、麦子、高梁、谷子等农作物,因而曾经被认为是有害农业生产的害鸟遭到捕杀。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进一步认识,认为原有的以有益有害区分野生动物的二分法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现在已经不再强调禾花雀所谓害鸟的身份了。

另外根据野外剖检的结果,禾花雀在繁殖季节会大量取食各种昆虫,这一习性与其他食谷鸟一致。

禾花雀曾经分布很广

虽然和麻雀亲缘关系不近,但禾花雀有一点确实和麻雀相似,它也(曾)是欧亚大陆种群数量甚多、分布范围甚广的鸟类之一。

 

 

禾花雀分布图

每年的5-7月份是禾花雀的繁殖期,每巢产卵一般有4-5枚,孵化期12-13天。禾花雀喜欢在茂盛的草丛和灌丛下筑巢,巢一般为碗状,以马尾、草根、纤维等柔软材料缠绕而成。

禾花雀传统的繁殖区域十分广阔,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芬兰,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太平洋沿岸乃至日本,都有它们的身影,分布面积可达1500万平方公里。它的越冬区域包括中国最南端的几个省区、中南半岛诸国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处,可见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几乎隔着整个中国。

 

 

禾花雀的种群数量曾经非常之大,有人估算数量可达几百万乃至更多。在春秋的迁徙季节,它们会集结成几千只的大群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往返。因为不喜欢高海拔的山地环境,绝大部分禾花雀在迁徙过程中都要通过中国中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带,取道广西广东、福建、香港等地区,到达越冬地。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禾花雀的命运却急转直下。有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禾花雀的种群数量骤降了95%,它那曾经广袤的繁殖区域,东西跨度已经萎缩了约5000公里,它们在东欧、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和日本,已经变得难觅踪影。

禾花雀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动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项将物种受威胁程度依次分为6个等级的名录,分别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13年间,禾花雀的评级经历了“五级跳”。

2004年禾花由“无危”改为“近危”;

2008年升为“易危”;

2013年升至“濒危”;

2017年12月5日变为“极危”。

与之相比,大熊猫如今的数量都已经恢复到“易危”的级别,禾花雀如此大步伐的跳跃着实令人唏嘘。

极危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单从字面意思上看,极危就是极度濒危的简称,一般指种群数量不过几只或是只有一小群,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分类单元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之高,像扬子鳄、华南虎、朱鹮、白鳍豚、麋鹿等都在极危动物之列。而现在,禾花雀也已经“被”加入了这个行列中。

小农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自然条件的变化,使某些野生动物不能适应环境。

②物种退化危及野生动物的繁衍和生存。

③人为的各种活动使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小。

④环境污染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⑤掠夺性狩猎加剧了某些物种的灭绝。

而禾花雀濒危绝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环境变化,也不是因为栖息地被破坏,而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捕杀的主要目的,就是吃。由于中国正处在禾花雀迁徙的必经之路上,又兼之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中国吃食禾花雀的现象十分猖獗。

 

 

禾花雀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材。许多地区将禾花雀的捕杀和产销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据说佛山的黑市一天之内就可以卖出1万只以上的禾花雀;东莞曾骄傲的把“三禾宴”(禾虫、禾花鲤、禾花雀)称为本地头号美食。当时,禾花雀的单只售价可达到数百元一只,酒店一般以一人一只的形式上菜。即使是这样,一些豪华的酒宴每次可以吃掉几百甚至上千只黄胸鹀。

值得一提的是,“禾花鲤”其实就是普通的鲤鱼,只是因其食了禾花、禾穗、谷粒,故名“禾花鲤”。小农菌猜测“禾花雀”的名称大抵也是由此而来的。

 

 

电影《食神》中的禾花雀菜品

很多人热衷于食用禾花雀源于一些谣传,但这些谣传却给禾花雀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广东一些人的口中,禾花雀被称为“天上人参”,他们认为禾花雀有“补肾壮阳”的神奇功效。据了解,从清代开始,广东的文献中就有食用禾花雀的记录,但以前人们捕食的数量不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食用禾花雀才一度成风。但据中国农业大学的朱毅教授介绍,禾花雀的营养价值跟一般的麻雀是相差无几的,所谓“天上人参”的说话毫无依据,纯属空穴来风。

所以小农菌提醒大家,千万不用因为一些谣传而尝试食用野生动物。大多数情况下,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人工饲养的高,并且还可能带有传染病病毒。

禾花雀只是濒危物种的冰山一角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始过度利用,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此外,环境污染、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也不断加剧。这些原因造成了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锐减。下面的两种动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却已经处于灭绝边缘。

华南虎

 

 

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20世纪50年代估计华南虎的数量约4000余只;20世纪50-70年代,30年间被猎杀了3000多只;1980年以后,我国在野外再也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迹。目前仅剩下人工饲养的100余只。华南虎目前为“极危”等级,但是离灭绝其实就几步之遥。

白鱀[jì]豚

 

 

白鱀豚

白鱀豚是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淡水豚,1979年对其进行的数量考察,估算出长江只有400头左右;1986年,种群数量少于300头;90年代,少于200头;1997年野外考察中仅发现23头,估计种群数量少于50头;1998年考察只剩7头,估计种群数量少于15头;2006年考察未发现白鳍豚,科学家认为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即使少数白鱀豚个体存在,也不能保证种群成功繁衍。之后有零星的不是很确切的报道,只能说白鳍豚可能还存在,目前白鳍豚也是被列为“极危”等级。

据小农菌查阅的数据显示,除了这些公众比较熟悉的物种,更多的物种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灭绝的路上。

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些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豹猫

小农菌认为,我们没有权力去决定一个动物种群的存亡,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这些濒危的物种。具体到个人,小农菌呼吁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这些濒危动物

只有了解了动物,我们才会慢慢产生共鸣。珍妮·古道尔曾经说过:“惟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惟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惟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2.了解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

很多濒危动物数量下降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这么多物种数量的下降也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不断变坏,我们也是属于环境中的一部分。在部分地区,我们已经能体会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最明显的雾霾。

3.不吃、不买卖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其实有很多未知的细菌和病毒,任意捕杀野生动物进行食用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很多野生动物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率,所以,我们要拒绝野生动物贸易。

 

 

4.探索人工饲养方式

生物学家尼克尔·希克斯曾经说过:人工饲养能为面临灭绝的物种提供一条救生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加利福尼亚秃鹰,中国东北的野生白鹤都因为人工饲养而避免了灭绝的厄运。

就禾花雀来说,我国有些农民就探索出了禾花雀的饲养经验。比如初开始饲养禾花雀宜用封闭底的鸟笼,单养雄鸟可用黄雀笼、沼泽山雀笼或金丝雀笼。鸟笼是比禾花雀大20倍左右的最佳;食物多选择鸡蛋小米拌菜泥、黄粉虫,待长大后混群同笼养殖;发现男女关系较好的成鸟,可以配对移入繁衍笼,并依据习性调整饲料和环境等等。

通过人工养殖,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但是小农菌认为,这种方式也不能真的能拯救像禾花雀这样的濒危动物!真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的其实是调整人们猎奇、炫富和虚荣的心态。

5.积极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

在了解这些濒危物种的知识以及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之后,有足够能力的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参与保护。比如参与很多公益组织的活动,资金资助等等。国内外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努力,国际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根与芽;国内的很多公益组织如: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之友、猫盟,云山保护等等。

6.举报伤害、偷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各地都有林业相关部门,比如林业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机构。遇到偷猎,伤害野生动物的事件,我们可以进行举报。比如: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010-89496118;北京猛禽救助中心010-62205666。

小农菌认为,同为自然界的生物,人类与禾花雀的生存权利是一样的。近百年来,动物灭亡的速度是以往的数倍之多,而绝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近年来愈来愈频繁的自然灾害已经向我们发出警示:一味的践踏自然,最终也只会被自然吞噬。所以,人类是时候该好好反省了,并且应该付诸行动去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禾花雀13年间几乎灭绝的真相”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316/564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