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民俗文化+”给力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889
内容摘要:潘鲁生委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之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潘鲁生委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之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顶层设计。乡村文化、乡风文明上升到乡村振兴保障的高度纳入战略蓝图。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就乡村振兴中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新乡贤培育计划”,建设乡村思想道德高地,充实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吸引新乡贤反哺,推动人才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传,使优秀资源回到乡村、惠及乡村。

二、开展“一村一规划”,修复乡土文化景观,提高乡建文化质量。生态宜居的乡村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历史肌理,尊重地域文化,建议基于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镇村规划,坚持“多规合一”“一村一规”“绿色优先”,并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村落保护、村庄整治和民居建设,打造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匹配的美丽乡村,提振乡村自信和吸引力。

三、实施“民俗文化+”计划,发展优秀乡风民俗,增强乡村文化驱动力。优秀民俗文化能够凝聚民心、教化人心,是情感的纽带,能够增进乡土生活的幸福感,实施“民俗文化+”计划,有助于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作用:一是“民俗文化+乡村治理”,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二是“民俗文化+公共活动”,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认同;三是“民俗文化+经济发展”,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现代农庄和特色小镇等,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家园。

四、实施“手艺农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生态——人文”一体化发展。在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地区,构建“手艺农村”站点,实现“一村一案”“一乡一业”网格化布局,在条件成熟地区探索建立传统手工艺原创生产示范基地,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建设“手艺农村”原创手工艺品线上线下营售商业模式,发展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同时,在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实施“手艺文化扶贫”,动员吸收社会力量来发展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特色手工艺。

五、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实乡村内生动力。建设具有共同价值的“乡土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重视具有识别价值的乡村聚落、民居住宅等“乡土景观群”,使集物候节律、传统节日等与日常生产生活一体的“农业遗产带”焕发活力,进一步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挥乡土文化景观的人文辐射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民俗文化+”给力乡村振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313/564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