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自2014年以来,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启动了13个涵盖不同主导产业类型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升了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让农民吃上了“生态饭”。
此外,还有众多政策文件表明,现代生态农业,将是2018年政策扶持的重点。那么,现代生态农业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模式?这些模式分别是什么原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现代生态农业。
什么是现代生态农业?
在现代化装备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节约使用资源,减少能量输入,适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环增链,多层次利用生物有机质,做到废弃物资源化,物质循环再生,使农业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为人民生产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同时,还能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现代生态农业与传统生态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和能量传递方式不同。现代生态农业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生产方式的需要,采取了新的循环方式。
现代生态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生态农业更加注重农业与自然相和谐,在适应中改造自然,主张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层次利用,更加强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经济效率,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综合优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
一个生态系统内包括许多子系统,形成多层结构,按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销业组成综合农业经营体系,整体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实施以家庭为单元的生态户,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村和较大范围的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重视系统的协调。
2.地域性
按地域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
3.高效低成本
由于各子系统被充分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实行多种经营,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使生态农业系统整体生产能力提高,成本降低,产业链加长,安置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提高。
4.精确调控
在现代生态农业系统中,人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系统内的生物品种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精确、及时地输入能量和物质,使系统的生产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可以运用生物技术提高生物转化率和生物产品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5.建立城乡互作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代生态农业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市作为农产品的消费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而农村是城市生活物质废弃物的转化者,只有把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6.现代化的物质循环方式和能量传递方式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部分通过水体进行,以水为载体实现部分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能量传递中,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人类生活需要,在现代生态农业中居重要地位。
7.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物质循环再生,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得到利用,并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解决农民的吃饭、花钱和能源问题,农民不去破坏农业生态系统以外的自然环境,从而使自然生态得以恢复、再生。
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哪些?
农业部曾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将这十大类生态农业模式重点加以推广。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主要包括:牧区减牧还草模式、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4.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技术)。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主要包括:“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5.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6.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农畜产品;其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生产、养殖及生物环境控制、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粪便循环利用等环节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过程。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主要包括: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
7.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
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海湾鱼虾贝藻兼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基塘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稻田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渔牧综合模式及配套技术等。
8.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这类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
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生态经济沟模式与配套技术、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与配套技术、生态果园模式及配套技术。
9.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10.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综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另一方面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形成绿色生态导向的生态农业补偿制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让绿色产品牵引绿色生产。既要依托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主体,也要构建多层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鼓励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让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