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善龙看见养蚕的人很多,鲜茧价位也高,于是他萌生了养蚕的念头。恰逢当时的安康县团委举办青年蚕桑技术培训,好学的他就被推荐去学习。学习归来,他选了2亩肥沃的山地,密植桑苗。又买了一张蚕苗,收获的鲜茧卖了200多元,这是一个不小的鼓励。
邻居马永奎是流水镇蚕桑站的技术员,见他很爱学习,就把关于培育养殖蚕桑、蚕桑病虫害防治等书籍赠送给他。他像蚕食桑叶一般,孜孜不倦地啃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
1993年他开挖了6亩标准桑园,蚕苗从一张育到6张。他还想继续扩大养殖,于是就向安康市蚕桑站寻求帮助。他的热情和执著感动了站长张京国。1996年,张京国徒步几十公里来帮他,鼓励他坚定蚕桑事业的梦想。
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技术日趋成熟。2002年,趁着国家启动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之际,他将自家的土地全部用来兴桑,喂养的蚕苗扩展到8张。
2000年开始,打工热潮席卷到这个小山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奔向南方打工,村里蚕农慢慢减少。到了2005年前后,村里养蚕的没几家了。家人的不理解、亲戚朋友的劝告、打工热潮的影响等等,李善龙迷茫了。恰在这时,当时的南溪乡政府将他纳入乡土人才,在全乡蚕农中作为典型给予奖励并大力宣传。于是,他更加坚定要继续发展蚕桑事业。
可是,到了2014年,鲜茧丰产,李善龙还没来得及绽开笑脸,就出了车祸,两条胳膊骨折,一条还是粉碎性的。妻子在外面打工,一双儿女不赞成他继续养蚕,但是他咬牙坚持着。当时,正是大量用工时,一天需要十几个人,他脖子上挂着打石膏的胳膊四处请人帮忙……
2016年,幸运之神终于眷顾这个孤独的养蚕人,春季的蚕苗养坏了,但其他季节的蚕苗却获得了丰产,毛收入有五六万元,于是他将村里闲置的桑园流转了几十亩。2017年,他喂养了50张蚕苗,与2014年一样,收获鲜茧2000多公斤,收入近10万元,除去人工费5万元,纯收入5万元。
年近50岁的李善龙,28年来执著蚕桑,鲜有知音。市场萎靡、家人阻挠,甚至劫后余生,种种打击都没有摧毁他的梦想。现在的李善龙,信念无比坚定,目标无比明确:大面积植桑;3年后,每年喂养蚕苗达到100张;带动村里至少20户贫困户共同兴桑养蚕,以发展产业彻底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