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大哥是家里的壮劳力,平时在武汉工作,这次回家,揉米团的体力活自然就交给他了。他一边揉米团一边介绍说:“制作印子粑,首先需要把糯米、大米和高粱磨成粉,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揉搓成长条状,米团以不粘手为宜。”
米团揉好后,全家人围着大大的簸箕依次坐开。刚坐定,家里的几个小孩就开始抢先挑选制作印子粑的粑印。走进一瞧,原来粑印大有名堂。粑印由木头制作而成,长条形,有手柄,每个粑印挖刻有1到3个空模。每个空模,或雕刻十二生肖图案,或雕刻花鸟鱼虫图案,或雕刻吉祥祝福文字。
柯大哥的儿子说:“我是属牛的,我想要刻牛的粑印。”柯大哥的女儿比儿子大几岁,初懂人事,她不太好意思地说到:“我是奶奶带着长大的,我想要刻有‘寿’字的粑印,因为过些天,奶奶就要过生日了。”
柯大娘说:“把粉团填入粑印的空模,按平,然后把粑印倒过来,在砧板上一磕,一个印子粑就出来了。制作印子粑,关键在于拧粉团。粉团拧多了,会从空模中凸出来,印子粑就会太厚;粉团拧少了,填不满空模,印子粑就会太薄。”
刚说完,柯二哥的孩子就做了一个过于厚重的印子粑。柯二哥随即拿毛笔蘸了红色颜料予以标记,还开玩笑说要把这个印子粑留给儿子自己吃。小孩听了之后,一脸委屈,大人则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小插曲逗得笑声阵阵。
柯大爷把做好的印子粑放入蒸笼,入锅蒸上半小时,印子粑就算制作完成了。柯大娘照例会挑一些有着美好寓意的印子粑盛满一盘,给邻居送过去。大娘说:“做印子粑是一家人的事,借粑印、送印子粑则是一村人的事。”
看着小孩开心地吃着刚出笼的印子粑,看着大娘送印子粑的身影,记者不禁想到:印子粑不仅仅是一道食物,也不仅仅是一件事情,更是一种人情。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在借送的过程当中,在品尝的过程当中,家族亲情、乡里人情就从手里嘴里进入到了脑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