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人得了空闲,都会三五成群打麻将、玩扑克,要不就是沉迷网络,风气非常不好。谁要是组织村民练龙灯,还得被背后议论。”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更振介绍说,自从南鱼龙灯被评选为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村民的观念开始变了,风气也变了。
“过去村里农闲时,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很少,一到春节,只能打扑克、玩麻将,前些年网络普及了,很多村民都沉迷网络,连家门都出得少了。”龙灯传承人李彦峰说。
2012年,经过李彦峰的努力和当地县乡两级政府的推动,南鱼传统民间舞蹈——南鱼龙灯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下大家有了劲头。在李彦峰的推动下,村里很多年轻人开始逐步了解、学习龙灯这一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专门舞龙灯的已经达到30余人,全村南鱼老少或多或少都会舞龙灯,这项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文化遗产重新变得繁荣起来。
“之前龙灯流传不开,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感兴趣,老人也舞不动了。自从南鱼龙灯申遗成功以后,年轻人明显对龙灯更加关注,有了年轻人就有了传承和发展。”说起这些,李彦峰满脸喜色。“刚开始的时候,我亲自组织村民练习,有的人觉得在大家面前练,面子上过不去,还偷偷称病不来。现在我不用去现场,会的带不会的,全都积极主动,因为大家真正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舞龙灯。”李彦峰说。
现在,村民们的观念逐渐变了,风气也变了,到了春节和农闲,打麻将、玩扑克、沉迷网络的少了,走出家门参加到舞龙灯中的人多了,现在谁要是说自己不会龙灯,倒会被周边村民调侃。以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舞龙灯的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也让村民们节省了开支,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春节是南鱼龙灯的大秀场,整个正月每天都会在村里的广场上舞半天,引得三乡五里的村民来观看。表演时1人手持绣球在前面引导,其余11人高举龙头、龙身、龙尾紧紧跟随其后,基本步伐有小跑和急走,龙身上下翻飞,非常壮观,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做出各种花样,有五龙盘柱、钻八节、钻二节,还有绞龙、双龙对翻,还可来回钻,经过改进在表演时还可以喷火喷水,舞龙灯与其它舞龙的不同之处是“灯”,在晚上表演时,龙身里的灯一亮,非常具有观赏性。
提及传承南鱼龙灯的历程,李彦峰有很多感慨:“咱们的龙灯一百多年了,是村里的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但愿能够一直繁荣兴盛下去,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