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湖州:科技支撑养出优质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515
内容摘要:这个鱼塘保守产量有2万5千斤,就算按现在统货单斤11块钱来算,产出至少也有27万多。不过我决定再等等,到春节前,价格可能还会再
 “这个鱼塘保守产量有2万5千斤,就算按现在统货单斤11块钱来算,产出至少也有27万多。不过我决定再等等,到春节前,价格可能还会再上去。”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村民冯玉林养了11亩塘的鲈鱼,一边说着丰产,一边喜上眉梢。

老冯养鲈鱼已有八年光景,两年前接触到新品种“优鲈一号”,接着又把传统冰鲜鱼饲料改为了配合饲料,虽然成本稍有增加,但他觉得不亏。这是为啥,冯玉林说:“生长速度比老品种提高不少,平均一条鲈鱼有一斤重,商品性更好,而且抗病性也更好;再通过饲料的改啥,让水环境变得更健康,基本可不用药,现在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我也更有底气。产量增,品质升,咋能亏?”

“现在消费者‘闻药色变’,对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着生产经营主体,也倒逼着农业科技人员,如何围绕品质提升来做文章、下功夫。我认为,关键还在于产出来。”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采克俊是老冯新品种的“介绍人”,他如是说。

这些年,采克俊花了不少精力在鲈鱼上。“我们的思路就是,首先从品种上入手,优中选优,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抗病性;其次从饲料上入手,通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水环境,从而减少病害;最后,从养殖模式上入手,更绿色,更生态,用好水养好鱼。”

大口黑鲈,又叫加州鲈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好运输、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上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欢,在我国大多数省区都有养殖。其中,广东养殖量最大,其次是浙江、江苏四川等省。

采克俊告诉记者,在鲈鱼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隐藏多年的种质问题也随之慢慢凸显,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生长速度下降,性成熟年龄提前,畸形率高,饵料转化效率低和抗逆性能严重下降等。

据介绍,究其原因,最关键的还在于,大口黑鲈引进20多年来,亲本留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目前,全国大口黑鲈养殖所使用的苗种大多是未经选育的普通品种,偏低的良种率已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也给质量安全带来不小挑战。

率先就此问题展开研究的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研究员所领衔的团队。2011年,经连续5代选育,新品种“优鲈1号”成功面世,结束了我国大口黑鲈养殖缺乏优良品种的历史。资料表明,“优鲈1号”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约快两成,而且大大降低了高背短尾的畸形率。

不过,尽管有了广东的早繁鱼苗,可每次运到浙江湖州等地,往往成活率不高,特别是遇到广东连续阴雨天,温度低,所培育的苗体质一般较弱。这就意味着,必须突破本地早繁苗种供应的瓶颈。

2014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市水产科技推广站、湖州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四家单位联手,组建产学研平台,共同推进“优鲈1号”在浙江的落地发展。

“经过人工选育,大大地提高了育苗的抗病能力,也更加适合本地产业化发展。”采克俊告诉记者,除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他们还积极推动配合饲料代替冰鲜鱼投喂,“配合饲料营养全面,稳定性、吸收性都很好,对于减少疾病、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决定性作用,还能提高鲈鱼的免疫功能和抗逆能力。”

采克俊说,要保证水产品的质量,还有最后一环,那就是养殖水域的水质优劣。对此,要注重池塘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培育好池塘生态系统,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增强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只有好的生态家园,才会养出健康安全的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浙江湖州:科技支撑养出优质鱼”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207/5626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