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打造特色产业 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6  来源:北方网  浏览次数:833752
内容摘要:郡县制,天下安,作为中国政府组织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而如今,在市场经济
       郡县制,天下安,作为中国政府组织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而如今,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各个县域的特色产业体系逐渐支撑起县域经济,成为了县域发展的“脊梁”。

中国每一个县域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这与县域的地理位置、特有资源、人文环境、历史发展都息息相关,如安塞的苹果、庆安的大米、禹州的钧瓷、万全的燕麦等,特色的产业具有特色的资源禀赋、产品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最能体现出县域的经济特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带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色产业最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大多数的县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很难与发达地区比拼。这种情况下唯有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依托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将特色产业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打响市场,才能在竞争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赢得市场,共同发展。

以大埔县为例,广东省大埔县素有“南国瓷都”美誉,陶瓷生产至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出口陶瓷的主产区。

近年来,陶瓷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凝聚党心、民心,从2008年至今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都自愿成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分布在山间的陶瓷企业中时刻保持着与党和政府的联系,成为稳定陶瓷企业发展的一大桥梁。

大埔县集群智、聚产业、汇群力,为陶瓷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据统计,该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5亿元,利税2510万元;2016年陶瓷销售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3.6%。

特色产业可以催生品牌溢价

随着国家品牌计划的实施,不仅是企业,县域产业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县域品牌,而特色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品牌形象。

特色产业无疑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打好特色产业这张牌,可以催生品牌溢价。

2016年,“庆安大米”被评为中国大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并成为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唯一指定用米。长期执着大米产业发展,终于使曾经默默无闻的“庆安大米”,成为拥有相当影响力的“名牌”,品牌含金量不断飙升,最新评估显示,品牌价值已突破69亿元。

目前,庆安县已成功注册了“庆安大米”域名保护商标和“庆安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0到69亿元,庆安用品牌实现了化蛹为蝶的嬗变。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有利于自身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显着提升市场竞争力,

特色产业更具发展活力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县域结构的优化问题,布局不科学、经济结构不合理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是各地区未能充分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产业差异化较弱,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解决问题的关键依旧是发展特色产业,对县域而言,可使县域以基于本地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对全国而言,各县域发展特色产业,就是发挥各地区自身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打破传统地区封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此外,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味重视总量增长,忽略经济内涵式发展的现象,造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历史苦痛,后果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因而发展特色产业,能使各县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发展能力,也使地方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郡县治,天下安,产业兴,县域兴,特色产业体系是支撑县域经济的“脊梁”,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品牌是同步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产业强县、创新驱动”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县域产业兴旺和亮点的出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打造特色产业 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206/562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