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小农现代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60
内容摘要: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的小农生产在弘扬传统农耕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小农户
 

 

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的小农生产在弘扬传统农耕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们要对小农生产给予更多政策扶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其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小农生产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小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家庭的形成,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小农生产的独立性得到加强,逐渐出现了自耕农,形成了以直接从事生产的小私有者为基础、以满足自身消费为目的的小农生产方式。到19世纪70年代,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形式逐渐分化,出现了传统小农、自给半自给小农、商品小农并存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变成了土地的主人,不仅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且拥有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小农生产的特点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自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低于非经营收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数据显示(样本为31个省355个县2.2万监测农户),2000-2016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由32.2%上升到47.6%;经营性收入的比重由54.2%下降到38.1%。第二,家庭经营兼业化普遍。以山西省为例,全省汇总农户845.6万户(未经营耕地农户61万户)。农业兼业户占22.1%;非农业兼业户占7%;纯农户占64.4%;非农户占比6.6%。小农户虽然有分化,但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小农生产与农耕文明传承

小农生产顺应天时,形成了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农根据四季变换规律安排生产生活,构建了系统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并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在农耕文化长期影响下,传统农事逐渐演化为固定的农业礼仪和节日,还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农村诸多艺术形式源于小农生产活动,鼓舞劳动气势、调节生产的劳动号子和田间吟唱成为山歌等艺术的源泉。

小农生产顺应地利,创造了合适的农耕技术和生产环境。小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景观;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种质资源培育、生物资源利用、水土资源管理、农业景观保持等方面的知识和适应性技术。

小农生产重视人和,营造了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固定耕作的农户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带动人们一起生产和生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诸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小农生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小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自古以来就广泛采取“杂五种,以备灾害”的作物轮作、间作、套种种植方式,农桑并举、农牧结合,并大面积地种植养地作物,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农生产在耕种行为上讲究循环,既包括耕作方式循环,也包括资源利用的循环。在物质循环上,小农强调“人从土中生,食物取之于土,泻物还之于土”。小农有留种的习惯,并且更加倾向于采用间作、套种等环境友好型耕作方式,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扶持小农生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回顾历史,中国小农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在朴素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劳动生产,使中国农耕文明长久不息,在推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细看当下,小农生产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装备落后不适应生产过程机械化的要求,素质落后不适应生产技术科学化的要求,生产规模小不适应商品生产市场化的要求,单家独户生产不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等。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现代化是总体发展方向。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村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没有小农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现代化。必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不断加大对小农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走向现代化。

一是稳定农村土地制度,夯实小农发展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保持现有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建立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标准,让小农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分享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二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提高小农收入水平。加大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财力情况,每年确定一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将未被纳入中央国家转移支付的小农纳入转移支付范畴。按照“抓重点、广覆盖”的原则,重点向传统村落、经济落后村庄等小农聚居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小农转移性收入水平。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将补贴资金向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环境友好型小农倾斜。探索建立农民增收财政转移支付支持补偿机制。

三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小农走向市场。加快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来,逐步建立起能够全面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小农走向市场。在生产方面,发展互联网云农场,把分散的小农联合起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逐步提高小农生产的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在经营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产品销售渠道;在服务方面,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小农提供农业政策、农技推广、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增强小农获取信息、发展生产、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四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小农综合素质。在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家庭农场主教育等方面加大对小农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小农生态文化意识,培育出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小农。组织绿色农业生产、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面向小农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认知水平,为小农生产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小农现代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127/561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