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京邢台:“华北粮仓”到“中央厨房”的蜕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792
内容摘要:太行东麓,粮仓棉海。河北省邢台市,一座建城史超过3500年的北方古城。这里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拥有8个省级
 太行东麓,粮仓棉海。

河北省邢台市,一座建城史超过3500年的北方古城。这里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拥有8个省级粮食生产核心县、4个国家级优质棉花基地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460万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华北粮仓”。

作为粮食作物的高产区,邢台同时也是将农作物转化为食品的先行区,自古以来就和食品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宁晋饼干糕点、平乡酱腌菜等特色食品均出于此。

近年来,邢台市委书记王会勇、市长董晓宇一班人认真调查研究,审时度势,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将食品加工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通过实施“创新驱动、龙头带动、品牌建设、基地支撑”四大战略,推动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区域化配套,逐渐形成了以方便食品为主导、以大宗食品为支撑、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为特色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食品产业要转型升级,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名片。”在董晓宇看来,知名度就是竞争力,邢台欲打造北方有机食品城,离不开对食品产业美誉度的精细打磨。

如今,在邢台食品产业的版图上,闪烁着多个全球或全国之最: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亚洲单体规模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方便面企业……邢台正在成为源源不断向北京天津乃至全国输送大量品类丰富、安全优质食品的“中央厨房”。

隆冬时节,记者踏上邢台大地走访调研,从决策者到普通农户,从企业高管到食品工人,且看且听,且行且思,探寻邢台从“华北粮仓”到“中央厨房”的转型密码。

立足优势强底气,抢抓机遇促转型

——京津冀一体化加速带来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加工业基础、巨大的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邢台打造北方有机食品城的坚实底气,邢台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产业布局,顺势而为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西依太行山,东沿卫运河,邢台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承接为京津、石家庄等城市提供绿色安全有机食品的功能,邢台发展食品产业迎来历史性机遇。一项数据表明,京津地区每年约有70%的“菜篮子”产品缺口,农产品加工品消费需求不少要靠域外供给。河北审时度势,围绕京津两市打造1小时速生蔬菜供应圈、2小时鲜活农产品保障圈、3小时应急农产品供应圈。

而地处冀中南地区中心的邢台,正是3小时供应圈上一个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京津冀对于农产品消费的巨大需求,为邢台发展食品产业撬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产品转化为食品,加工是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邢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迅猛,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附加值逐步提高,龙头企业缤纷涌现。截至目前,邢台有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亿元以上的48家、10亿元以上6家,为食品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加工基础。

“在过去,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较为粗放、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基础薄弱,邢台优质的农业资源并没有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当地农民依然过着广种薄收的日子。”在邢台市副市长胡仁彩看来,食品产业破解了粮食产业附加值低的难题,找到了一二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将邢台的农业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

为了加快推进食品产业发展,近年来,邢台出台了《邢台市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土地供给、项目承诺制、重点项目考核、金融支持等8个方面作出相应安排,为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邢台各市县每年通过奖补和贴息的方式给予食品产业以充足的资金保障。

产业要发展,创新是关键。近年来,邢台加大了对食品产业的科技推广,食品医药重点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科技研发经费占食品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以上;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60%以上达到HACCP认证要求。

为了优化食品产业的原料供给结构,2017年,邢台市推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10万亩,重点打造了环邢台市区精品蔬菜带、106国道高效蔬菜产业带和308国道食用菌示范带3个“百里蔬菜示范带”,示范带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蔬菜总面积的60%以上。

龙头企业添动力,内引外联上台阶

——在邢台食品产业的版图中闪烁着众多世界之最或全国之最,其中,既有本土食品军团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生动实践,又有外来食品巨头落户邢台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在邢台市隆尧、巨鹿、任县三县交界处,有一个国家级特色食品小镇——隆尧县莲子镇。方便面年产能位列世界第三的今麦郎面业就坐落于此。

1994年3月,隆尧农民范现国联合其他8户农民筹建了河北隆尧华龙食品有限公司(今麦郎集团的前身),开始了利用本地丰富农业资源优势生产方便食品的创业史。十余年后,今麦郎成为世界知名的方便面企业:方便面年产能120亿份,位居世界前三强,2016年销售收入184亿元,产品遍销全国,并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高端智能化项目正在升级,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6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今麦郎。今麦郎运营中心总监王慧告诉记者,今麦郎占据隆尧县土地面积的1/10,却贡献了40%的税收。今麦郎年转化小麦180万吨,相当于五六个隆尧县小麦加工的总量,每年可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亿多元。

今麦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创造出一种新型生产关系:长期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转身成为产业工人。记者走访时发现,今麦郎许多员工就是当地的农民,不仅父母一辈在这里就业,子女一代也在此就业,还流传出“今一代”“今二代”的说法。据介绍,今麦郎每年为两万以上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今麦郎外,金沙河面业也是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金沙河面业利用当地优质的小麦资源,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企业,其挂面销量全国第一,总产量占全国12%以上。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邢台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因素的助推。通过积极招商和广泛参与交流合作,邢台发展食品产业的胸襟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外来食品企业走进邢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运作模式带入邢台,成为“落户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经济”的生动注脚。

2015年,全国食品产业巨头光明集团在邢台市临西县动工。当时初选的投资对象有三四个省份,为何最终选择在河北临西县这样一个既不靠海也不发达的小县城?公司董事长是明芳表示,是“客商至上,说到做到,马上办成,保证满意”的“临西态度”打动了光明集团。

与“临西态度”相对应的是“光明速度”。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在临西县投资15亿元建设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一期6个月建成,8个月达效;二期4个月建成,6个月达效,创造了全国同行业“建设工期最短、投资力度最强、装备水平最高、品牌印象最亮、世界单体最大”的“光明速度”。

记者了解到,临西县光明九道菇公司全球单体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总投资156亿元的13个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一个辐射带动邢台全域、投资超百亿元、年销售收入近200亿元的现代产业园区已现雏形。光明九道菇公司董事长王健告诉记者,光明九道菇日产金针菇、白玉菇、蟹味菇等高端菌菇近200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盈利1350万元,可带动群众务工收入上千万元。

“去年我们家买了一台空调,今年又花了四五万买了一辆小汽车。在家门口上班,既挣了钱,也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挺好的!”临西县大张庄农民葛秀芝以前和丈夫靠种地、打零工养活“四老两孩”,一年到头是零积蓄,如今夫妇二人在光明九道菇公司上班,收入有了保障,日子变得红火。

光明九道菇集团为临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加速度”。2017年8月,河北省省长许勤来到临西县光明九道菇集团调研,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以个人名义向光明集团致信,称赞其在邢台打造“南资北移的首选地和桥头堡”的成功实践。

绿色打底保品质,品牌引领增效益

——面对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邢台一方面推广绿色生产严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邢台打造“北方食品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安全”二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老百姓不仅要求吃得饱,更要求吃得好、吃得健康。胡仁彩介绍,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是邢台食品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质量安全这一底线,任何时候都该重视品牌建设的引领作用。”

“明年俺那两亩半的秋月梨就要进入盛果期了,种植技术上可不能出岔子影响了产量。”威县草楼村65岁的梨农丁灵恩说。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梨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草楼村党支部书记王贵新说,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期间,威县梨果被选送到北京阅兵村慰问阅兵将士,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荣获了“阅兵梨”的美誉。

威县洺河水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苏桂珍告诉记者,威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时,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

从粮仓到厨房,产业化和标准化是关键。不仅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和终端产品品牌的提升,更需要成熟的原料基地、原辅料加工集群,以及物流、仓储、包装、销售等一系列产业的成熟。

在光明九道菇菌菇生产房,记者看到一排排菌菇整齐地排列在生产架上,周围弥漫着一层白色雾气。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层雾气其实是经过过滤消毒后的空气和清水,比人呼吸和饮用的还要干净。菌菇在绿色无污染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又经过“种菌选育”“低温栽培”“保鲜包装”等9道工序精细加工,最终将健康美味的品质好菇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随着农业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呈刚性约束,邢台积极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大生态”理念,通过对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记者在南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设施蔬菜基地,见证了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艺体系的独特魅力。宽敞明亮的玻璃连栋温室内,无土栽培的西红柿正在茁壮成长。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园艺事业部副经理郭玲娟介绍,温室内的西红柿采用的是国际上无土栽培通用基质:岩棉—椰糠复合式栽培,利用岩棉的保水和通气特性来协调肥、水、气三者关系,为作物的根系创造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椰糠保水透气,还可以重复利用,废弃基质也可以应用于大田生产,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别看每株西红柿只长在碗口大的盆里,但它的产量要比寻常种植的西红柿高6倍-7倍。”郭玲娟说道。

近年来,邢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知名品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拥有“今麦郎”、“华龙”方便面、“富岗”苹果、“兴达”饲料、“绿岭”核桃等11件中国驰名商标,同时拥有“美的客”等著名商标120多个、河北省名牌产品44项、河北省优质产品30项,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地理标志农产品6件、地理标志产品两件,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蓝图绘就,梦想可期。邢台正蓄力待发,积极作为,在京津冀现代农业一体化的重要机遇下,努力朝着食品产业新高地跃进,正在谱写从“华北粮仓”到“中央厨房”“北方有机食品城”的升级华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北京邢台:“华北粮仓”到“中央厨房”的蜕变”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120/5612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