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的关键在脱贫攻坚,美丽中国的基础在美丽乡村。2017年,在青岛平度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扶贫战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行动,着力构建产业、动力、机制可持续的脱贫发展模式,圆满完成各项年度任务,取得了脱贫攻坚新成果。同时以深化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在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上先行先试,在机构、任务、资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力探索。发挥市扶贫办现有队伍资源优势,同时承担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将全市贫弱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一体谋划、同步提升,率先把贫弱村建成美丽乡村。2017年10月12日,平度市圆满承办青岛市脱贫攻坚推进会。“吸纳贫困群众到特色优势产业链”的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获得省扶贫办肯定,扶贫项目全流程专家审验监管机制被青岛市扶贫协作办向省办推介。平度市系列创新经验做法被中央、省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
打造“三个可持续”脱贫发展模式
产业可持续
立足平度市农业、文史、旅游、美食等资源禀赋,发挥“农创平度”“食在平度”“中国养生美食文化之乡”等品牌优势,以“农创+”为总抓手,融合农业观光采摘、乡村旅游、名品节会、科技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28个农创综合体(创业园)择优注入扶贫专项资金,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构建起扶贫共同体,以此吸纳了平度市57.6%的贫困群众加入特色优势产业链,为贫困户和贫弱村带来了可持续稳定收益。
动力可持续
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加大政策供给和财政优先投入,持续完善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收益扶贫、技能培训、住房安全等托底帮扶措施。一是实施扶贫“特惠保”全覆盖,对建档立卡户按450元/人标准实施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对贫困人口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进行财政补助,对居民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补贴,签约家庭医生全覆盖。二是为352名贫困学生实施“雨露计划”扶持,惠及平度市299个村,346个贫困家庭;对平度市110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三是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对适能贫困人口进行生产技能培训40余次,培训人数8253名。四是开展小额扶贫信贷,安排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各500万元,金融机构按照风险补偿金总额放大10倍发放小额信贷。五是将贫弱村庄扶贫资产年收益不低于20%,分配用于病残失能、鳏寡孤独等特困群体的帮扶。系列扶贫特惠政策“大礼包”的落地生效,确保贫困群众长效稳定脱贫。
机制可持续
在加强扶贫项目实施及收益监管、贫困户动态监测、业务督查考核,探索贫困基金托底帮扶,整合相关政策资源推进贫弱村脱贫摘帽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创建扶贫项目规范实施监管机制。坚持从项目立项、建设、验收以及资产收益等各个环节入手,推行全流程专家审验制、第三方评估制、全环节公开公示制等新模式,创新制定扶贫项目实施程序、扶贫资产及其收益管理、贫弱村庄动态管理等有关制度,在青岛乃至全省率先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确保扶贫项目精准落地生效。平度市2017年新实施129个镇村扶贫项目全部完工,为贫弱村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创建贫弱村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提升机制。发挥市扶贫办已有的工作推进体系优势,整体承接美丽乡村建设职能任务。利用美丽乡村政策资金资源,把剩余188个贫弱村庄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一体谋划、同步实施、合力攻坚,率先把贫弱村建成美丽乡村。2017年底前贫弱村庄已全部摘帽退出。
创建镇级扶贫基金帮扶机制。将1400余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到各镇(街),由各单位选择并入股到实力强、效益好、信誉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创体”),产生的收益作为镇级贫困基金,对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边缘户予以定向定点帮扶。目前16个镇(街)已全部与经营实体确定合作共建关系,形成镇企合作利益联结和长期收益机制。
建立重点工作调度督导机制。围绕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构建起“1+7”督导架构(“1”即开展大型综合督导行动;“7”即户脱贫、扶贫项目、贫弱村退出、资金监管、对口帮扶、美丽乡村等7个专项督查)。为落实省办“问题整改落实季”部署,市扶贫办以上率下,引领示范。自2017年8月中旬开始,组织全体人员每周拿出一天集中到一个镇(街)进村入户走访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2017年底前累计督查16个镇(街)的758个行政村3428户贫困户,定向反馈整改通知单16套,为贫困户解决难题近1700个。通过组织对扶贫项目、贫弱村“五通十有”、贫困户住房安全及美丽示范(达标)村对档建设等情况进行多轮实地督查,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脱贫筑基向美而行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融合发展彰显特色向美丽出发
2017年,是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第一年,平度市美丽战线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等不利因素,全面实施“234”美丽工程,圆满完成425个示范(达标)村创建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美丽成果。
强化“两个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平度市财政配套美丽奖补资金1.4亿元(每个示范村400万元,达标村10万元),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2%以上。同时积极募集社会资金7600万元,全市累计投入3.16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
强化机制保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办。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平度市重点工作“4+1”调度落实机制,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9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调度。建立“1+7”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将省级规范85项评价指标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强化督导,提质提效,合力攻坚。以25个示范村创建为重点,以规划编制为引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建设精品工程;400个达标村对档建设,补齐短板。
实现“三个提升”
人居环境提升。425个示范(达标)村共硬化街道144万平方米,浆砌(整治)排水沟44万米,安装路灯9926盏,新增绿化树153万棵、绿地3万平方米,整治湾塘(河流)87个,整治弱电25个村。美丽乡村是一项大格局、宽领域的系统工程。在完善村庄硬件配套的同时,平度市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转型升级,强力拆除违建、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危房改造、改厕等工程,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特色产业提升。发挥平度市农耕、旅游、文史以及地标农产品等综合优势,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庄长久美丽。大泽山镇响山潘家村依托响山、凤凰仙果传说,一体打造响山石城、浓情果园、亲子乡居,让游客遍尝美食,品味乡愁。古岘镇二里村以“胶东古都,原乡二里”为主题,发掘传承历史文脉,重点建设体现农耕元素的九曲巷,红色记忆走廊姜家胡同,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康城公园等。以打造美景、“美宿”、美食和美丽线路为重点,带动全市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开花,助推业兴村美民富。
乡风文明提升。在美丽创建过程中,村干部带领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腾房腾地,捐款捐物,共商共建美丽工程,累计捐款捐物220余万元。平度市新增主题文化墙2.2万平方米,新(改)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99个,新建乡村大舞台37个,村史馆25个,保护乡土遗址21处,挖掘美丽传说57个,以塑造人文之美滋补精神之贫。同时组织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群众共享美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造“四条美丽风情带”
以示范村为节点,以旅游大环路和国省道为脉络,串联起历史、文化、红色、农耕等元素,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平西南现代农业示范风情带、平东南大沽河休闲观光风情带、平北山区生态旅游风情带、中部309国道四季果香风情带等4条美丽风情带,各美其美,体现美丽差异化、多样化,打造出了“东河西泉落药水源”北王戈庄、“槐乡西宋”等一批特色村庄。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年、深入年。要有机衔接、有效融合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这两大历史任务,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化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以扶贫专项巡察督查行动为契机,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行动,以整改、规范、提升为主调,将痕迹化、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长效化“五化”理念贯穿到扶贫项目收益规范运行,完善户村镇长效脱贫机制的各个环节。以增加美丽资金投入为保障,以负面清单划定项目红线,重点创建大沽河风情带和117个贫弱村达标(示范)工程。不断深化大扶贫、大美丽格局,推动脱贫和美丽向纵深攻坚,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路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