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多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886
内容摘要: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针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由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做法转为整合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以破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针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由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做法转为整合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以破解“支农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使用整体效益不高”的难题,形成了“多条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支农运行模式。

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实现“集中财力办事”

年年申请项目,年年有所收获,可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问题日益突出。

“项目分散在不同的涉农部门,审批、安排项目时各自为政,出现项目分散、交叉、重复投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涉农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毕节市委政研室陆有斌谈到“撒胡椒面”问题时说。

市里的说法在基层得到了证实。黔西县乌骡坝社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村里原本是想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里发展,由于资金分散无法形成合力,不仅造成涉农资金的浪费,还让当初的打算打了水漂。

乌骡坝社区主任潘波回忆,2008年,村里争取到了田土整治项目,但是只能砌堡坎、沟渠;2009年,申请到修路的项目,由于之前没有规划,修路又不得不破坏原先修建的部分沟渠。

“项目分散在不同的涉农部门,审批、安排项目时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随意性较大。”潘波说,缺乏统一规划和综合考虑,自然无法聚指成拳产生助推发展的合力。直到2011年,乌骡坝的基础设施还是没有完善,乡村旅游始终搞不起来。

为了破除部门之间的藩篱,聚力助推农村快速发展,2011年中央决定开展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毕节赶上了这趟改革的列车,酝酿了一场“多个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实验。

“渠道不乱、投入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毕节市根据建设环节的不同需求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整合中央、省、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积聚优势,保证了集中财力办大事。

小桥流水布依寨,百花园里文明村。如今的乌骡坝社区,路、水、广场、机耕道、农渠、排污管、景观栏、景观亭、净化池、垃圾池等基础配套设施便得到完善,一个青瓦白墙、阡陌路网、庭院花香的美丽村寨呈现在村民面前。

在试点过程中,毕节市将支农资金整合作为有效载体,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使支农资金的配套性、系统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七星关区在涉农资金整合中,创造性地通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向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大病医疗抵垫周转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风险兜底资金、产业发展担保资金支持,设计精准扶贫养殖业套餐、种植业套餐、三产套餐等多项扶持套餐供贫困户自主选择的方式,形成了“一市五金多套餐”的问需式扶贫模式,扶贫的精准度得到显著提高。

承担试点任务的县区通过制定支持重大产业、重大民生事项为主的财税贴息、补助、优惠政策等举措,将支农资金整合与改善区域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相结合,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投入,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缓解了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与刚性需求增加的矛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引进贵州高原蓝梦菇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近200亩,投资1200万元建设香菇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把项目资金与企业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以村集体和贫困户分别入股种植香菇,在香菇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全村81户贫困农户整体实现脱贫。

“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试验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规定,是实实在在的“让利”和“放权”的问题。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权’‘利’是推进试验工作的重点,只有把各部门资源统筹起来、把群众的意愿和政府的打算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不同规定兼顾起来,才有可能见成效、出经验。”毕节市农委产业办负责人顾国介绍。

创新资金监查机制,实现“基层机制创新”

怎么确保统筹后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每笔资金的数额、用途,廉政网上都写得清清楚楚,老百姓信服。”乌骡坝社区居民郭碧华说,为了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社区探索建立了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等四大监督体系,并将款项支出主动录入到黔西县廉政网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系统。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毕节市构建了财政及行业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纪检监督等各方参与,区、乡、村、组四位一体的支农项目监督检查体系,推动了基层部门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创新。

七星关区依托“涉农资金公示网”、网络监管平台、短信告知平台、电话查询平台、公开公示专栏“五大”监督载体,推进民生信息和支农资金公开化。2013年5月,毕节市以乡镇为单元设立256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监管力度,把防腐线划定在阳光下,把监督哨设置在关口处,把主动权交还到群众中。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实现“带富一方群众”

清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兴联蛋鸡养殖场的几十栋鸡舍里,鸡鸣声伴随着悦耳的轻音乐此起彼伏。

养鸡场里,50岁的村民顾怀竹正在添饲料。她在这里工作的月工资有3000元,同时她还是养鸡场的股东。一年前,顾怀竹家日子还过得很艰难,丈夫因患骨质增生走路困难,两个孩子在外务工勉强糊口。

村委会副主任、兴联蛋鸡养殖场老板张永健劝她到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养鸡场,并到养鸡场务工。年底,顾怀竹从养鸡场拿到了3万元分红,加上工资,年收入近7万元,还清了贷款。

在兴隆村,像顾怀竹一样贷款入股兴联养鸡场脱贫致富的农户有220余户。

毕节市、县(区)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试验的出发点,注重规划跟着群众的意愿走、项目跟着群众的需求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支农资金真正变成农村产业兴盛、农民发家致富的创业钱。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多渠道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108/560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