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种优势的基础上,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得到了深化,审定作物种类大幅减少,引种程序进一步简化,“放、管、服”的色彩更加突出。同时,绿色通道的开通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育种创新积极性,品种审定标准的修改又让品种审定对育种的导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品种审定的全程监管得到了加强,审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变化便是品种试验效率的大幅提高,品种试验渠道得到拓宽,解决了过去试验容量严重不足、试验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同时,针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特殊用途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年同步安排生产试验,试验周期比原来缩短1-2年。信息化也被应用到了品种审定中来,品种试验数据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平台、品种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相继搭建,品种试验的数据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当然,最为重要的成就还要属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提高。一方面,企业的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企业新品种权申请数量占总量的51%,比5年前翻了一番,连续3年超过科研单位。另一方面,企业结构也逐步优化,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种业企业达到200多家,比5年前增加2倍多,企业“弱小散”状况明显改善。
可以说,第三届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为品种审定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点便是坚持改革创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不断改革创新品种管理理念、制度和相关法规,并将品种审定与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紧密结合。第二点是坚持市场导向。品种审定对品种选育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接育种与生产的纽带和桥梁功能进一步放大,市场因素在品种审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第三点是坚持企业主体。企业在品种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树立,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促进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第四点是坚持监管高效,品种审定全过程监管与全社会监督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