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5816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供给结构更加优化,要素资源更加活跃。农业部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供给结构更加优化,要素资源更加活跃。农业部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通过强化政策创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意见。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政府和社会多方面资金注入。通过加强品牌打造,培育了一批发展典范。

12月5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在四川省武胜县举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对新认定的15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29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授牌。本版对此次经验交流活动中的部分典型予以呈现,以飨读者。

发展休闲农业蓄积农村新动能

近年来,在市场带动、政策推动、项目拉动下,吉林省的休闲农业迅猛发展,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为了顺应城乡居民升级的休闲消费需求,吉林省在立足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拓展了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功能,通过加强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培育知名品牌等工作,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预计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700户,其中休闲农业观光园2800个、农家乐900户,直接安置农民就业13万人次,带动农户就业7.5万户以上,年接待游客近3500万人次,全年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6%以上,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展布局逐步优化

吉林省制定了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区域、功能、载体等方面结构进行了设计和科学布局。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大城市周边,形成以休闲、体验、度假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在西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农业主产区和东部长白山区分别形成了以满、蒙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现代农业为主题和以朝鲜族风情为依托的区域布局;依据资源优势,统筹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和民俗村等载体类型,实现了“一镇一品、一村一韵、一屯一景、点状布局、特色彰显”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各地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拓展,形成了一片片休闲农业聚集区、一批批休闲农业示范点、一条条休闲农业产业带,成为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先进农业设施和展示农业成果的重要平台,大量的城市资本注入到休闲农业,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回到自己土地上成为创业者。截至目前,吉林省被国家认定为示范县13个、示范点16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个、三星级以上示范企业35个,示范引领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发展氛围越来越好

在2017年出台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里明确提出:加快创新农业农村模式和业态,推动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深度融合。省政府组织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2017年,选拔出省级示范县3个、休闲乡村40个、星级企业104个,引领全省休闲农业升级发展。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供稿

创新融合模式建设共享农庄

海南生态环境优良、田园景色优美、热带特色鲜明,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海南省发挥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开展全域旅游创建,探讨建设共享农庄,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共享农庄。

海南省政府出台建设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共享农庄。农业部门根据省政府的要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村庄、农场、农业生产基地率先建设共享农庄。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力争“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通过组建共享农庄专家库、编制《共享农庄设计师引见》及建设规划、评选认定管理办法等标准与办法,搭建网络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对共享农庄予以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支持。今年共筹措资金5268万元,支持创建试点工作。

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全域布局

依托高速铁路、邮轮游船航线以及全省“多规合一”提出的“田”字形高速路和“三纵四横”的国省道主干线,做好休闲农业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借助“冬交会”“农博会”“泛珠会”等平台,展示展销海南特色休闲农业新产品。

拓宽产业业态,推进农业公园建设。

把抓好农业公园建设作为促进产业融合的突破口,2017年整合1.12亿元资金支持博鳌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加强博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部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创建工作,已创建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部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6个、省级农业公园1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13个。

发展热带特色,丰富产品类型根据热带水果的季节性上市时间,每年举办四季果园嘉年华活动,以荔枝、蜜瓜、芒果、红毛丹等地方知名公用品牌为抓手,以精品拍卖、精准扶贫、产品订单互联网竞购为亮点,推出多条休闲果园采摘精品线路,打造观光休闲旅游品牌。省农业、旅游部门还联合举办百个休闲果园评选活动,推进百个观光果园创建提档升级。

挖掘农业文化,提升发展内涵。

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全省共挖掘出13个海南岛特有重点农业文化遗产,海口荔枝栽培系统、琼中山兰稻入选今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各市县还注重挖掘传统黎苗民俗风情,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底蕴。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将苗家文化融入特色村寨建设,成功打造原住民景观、苗族文化中心、苗家客栈等特色景点,吸引游客16万余人前来旅游体验。海南省农业厅供稿

弘扬板栗文化遗产带动农民增收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格局。全县辖17个乡镇、417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2017年,河北迁西板栗复合栽培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迁西县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大力弘扬板栗文化遗产。

迁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至今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等书均有记载。迁西板栗果形端正均匀,果仁呈米黄色,肉质细腻黏软、甘甜芳香,有东方“珍珠”之美称,被称为“肾之果”“干果之王”。迁西县境内有板栗4000万株、75万亩,年产板栗5万吨,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

迁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板栗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明确了“政府主导,农企、农社、农户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农办、农牧、旅游、财政、科技等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板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迁西县关于加强板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余万元用于以板栗为主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板栗重点乡镇村制定乡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广板栗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开发生态、有机、低碳品牌农业,京东板栗大观园的2万亩有机板栗园被唐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唐山首批科学发展示范园。

通过采取围山转景观提升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村落景观整治等措施,大力开发休闲农业资源。充分利用栗林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林粮、林菜、林菌等立体种养模式和森林旅游,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27万亩,中药材5万亩,食用菌4500万棒,实现产值10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种养农业示范园。河北省迁西县人民政府供稿

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助传承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23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3.1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革命老区县”。新田人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大办水利、改天换地的壮举,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的高度赞誉。

新田是农业大县,农业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新田陶岭三味辣椒种植以钙质页岩风化物土壤为主,呈弱碱性,钙、硒、钾等元素含量丰富,加之气候也与辣椒的生长周期非常匹配,三味辣椒种植的传统技术百年传承,保证了辣椒品牌的独特性和权威性。陶岭三味辣椒加工制品年产量达2000吨,产值6000万元,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6月28日,陶岭三味辣椒种植系统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新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优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农业委、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财政安排了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陶岭三味辣椒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2014年陶岭三味辣椒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新田县第一个、永州市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确保陶岭三味辣椒这一特定品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县农委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对接,将“陶岭三味辣椒提纯复壮研究”列入2017年省农科院千万专家下乡服务项目。依托新田县惠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00万元,建立陶岭三味辣椒农业文化遗产展示馆,兴建三味辣椒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形成集三味辣椒种植基地、休闲旅游、花海等陶岭三味辣椒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园。将选种、育苗、种植等各环节与乡村民俗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体验式农耕、现代化经营、规模化效益的运作模式。同时,县财政配套600万元,在陶岭镇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设施,将陶岭镇打造成辣椒种植加工、商业服务、餐饮休闲等设施齐全的辣椒风情休闲小镇。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一至两个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辣椒龙头企业。湖南省新田县农业委员会供稿

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

观音桥村地处四川武胜县三溪镇,位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内,辖10个村民小组,369户1161人,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685亩,林地112亩。近年来,观音桥村以“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全力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家园。2016年,观音桥村人均收入达到14650元,村集体收入25.6万元,荣获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称号,并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观音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观音桥村坚持发展特色产业,走农旅融合之路,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按照“精品、绿色、生态”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标准化产业基地,建成绿色蔬菜种植基地300亩,草莓、葡萄、蓝莓、甜橙、柠檬等特色水果基地1490亩。依托穿村而过的长滩寺河打造垂钓中心,规划建设观景凉亭、露天茶座和露营场所,打造大田景观、胜天渡槽等产业体验区。依托民国风情打造朝门院子,打造民国民俗馆,再现民国时期生产生活场景,讲述武胜三溪人自己的历史。精心打造油坊、豆腐坊、酒坊、刀坊、面坊等民间五坊,展示川东北传统手工艺。让市民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农事、感受生活、勾起记忆、记住乡愁。

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美丽乡村

鸣沙村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村北是中国最美沙漠花园腾格里金沙岛,村南是黄河,村西是5A级景区沙坡头旅游区。移民新村鸣沙村,全村占地面积1289亩,整村共有151户人家,其中回族同胞130户。村中新建小院,散布村中。

鸣沙村支部及企业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依托地理优势,专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之路。村中现有林业用地235亩、农业用地420亩、盐碱地200亩。利用林地种植红枣105亩,枣树下养殖西北溜达鸡、圈养兔,种植红富士苹果40亩,树苗育植园90亩,开发90亩土地做出了151块都市菜园,开发28亩盐碱地改挖成国际化标准垂钓赛区,用173亩盐碱地建成马术训练区、动物互动区、沙滩摩托体验区,供游客体验娱乐。

鸣沙村休闲农业产业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入股合作模式,以户为单位,深度挖掘油香、馓子、麻花、凉皮、豆腐脑和豆浆等回族特色小吃,打造40户农家小作坊。2017年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总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平均每户增收一到两万元。鸣沙村还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

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休闲乡村

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重点推进了新村建设,改善了生活环境。目前,共规划建设村民新居1002套,大部分新区建成并做到了通沥青、通自来水、通天然气、通宽带网络。新建扩建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小岗村大酒店,配套建设了旅游公厕、路灯路牌,购置了导游车等。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

近年来,小岗村规划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的加工产业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吸引盼盼食品、凤宝粮油等大型企业入驻,产业园建设为小岗村的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增添了后劲。通过引进金小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大樱桃、树莓组培训中心和2000亩的蓝莓、大樱桃、树莓、花卉园艺生产与观赏基地,把生产、休闲采摘、观光与小岗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带动小岗及周边2600多农户从事生产和旅游产品生产、销售,并通过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共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等。

2016年,小岗村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总收入达1.6亿元,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9元,并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等称号。2017年,小岗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供稿

保护与挖掘并重古韵与创新并存

资源富集的贵州天柱县地良村,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级贫困村。2011年以来,地良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贵州省打造历史古村的典范。

地良村平均海拔824米,森林覆盖率达82%。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落差达200米的多个瀑布群,地良村正以66个瀑布申报世界瀑布最多的村落。地良村是“歌仙圣地”“歌王故乡”,2016年,侗歌班学生参加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荣获一等奖。2017年,地良魅力木叶合唱团参加中国国际民歌合唱节,获得“最佳民族风格合唱团”称号。地良每年“七夕”的滚山坡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十八寨歌会”的一部分。地良村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大批种养殖产业基地。现有稻田养鱼基地7个、山羊养殖基地6个、养猪基地3个,以及肉牛、钩藤、油茶、红心猕猴桃等基地。

地良村坚持“保护与挖掘并重、古韵与创新并存”的发展原则,以旅游为龙头、以产业为带动、以公司为平台、以民俗为招牌,以打好“瀑布牌”、念好“山字经”、唱好“民俗歌”、写好“家文章”、走好“田园路”四个方面推动地良村进入脱贫攻坚的快车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223/559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