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庙镇西红花加工车间。
西红花是上海市崇明区庙镇的传统产业,然而高投入高成本的种植模式一度让这一产业陷入低谷。加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等因素,庙镇的西红花种植面积由原有的3000亩锐减至800亩。伴随着都市农业理念的兴起,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庙镇西红花广泛吸纳企业资源,有效对接市场,以品牌化思维重塑产业格局。
以“绿”字当头,是目前社会各界人士看待发展问题的共识。“着绿”并不难,难的是在绿色田野上走出一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康庄大道,而围绕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不二法门。记者近日来到了上海市崇明区庙镇,更印证了这一说法。
“我们庙镇是农业大镇,为了体现庙镇特色,我们明确强调做‘红色’文章。”坐在崇明区首家开张营业的“香朵”开心农场,庙镇镇长陈群打开了话匣子。
传承“红色”产业,固绿色之本
庙镇的特产是“红黄绿”,黄指的是地理标志产品黄金瓜,绿指的是享誉上海市场的翠冠梨,而红字的品类和内涵则更丰富,共有西红花、红掌花、草莓、桑果四大类。
“庙镇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红掌鲜切花基地,其工厂化经营模式为庙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把西红花放在首位,是考虑到了特色产业传承和结构转型的新时代需求。”陈群不等记者提问,先自言自语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源于中药原材料本地化的战略,西红花来到了上海,在好几个县扎根落户。由于当地由工业化向城镇化发展,加上西红花种植前期投入成本高,收花季节劳动强度相对大,时至今日,只有庙镇的西红花依旧灿烂。
头顶着初冬暖阳,一路享受着庙镇西岸氧吧清新的空气和绿树成荫,记者来到上药集团位于合作地区的西红花种植研究与加工基地,西红花香味扑面而来。
自1999年就来到永乐村负责西红花种植项目的裴卫忠,说起上海西红花产业的历史,头头是道。“这是个高投入、高成本、高附加值的产业,没有“公司+农户”的模式,没有上药集团的品牌支持,庙镇的西红花估计维持不到今天。”
裴卫忠道出了西红花产业发展的核心,没有上药集团这个品牌,庙镇的西红花不可能继续成就万绿丛中的那片红。
启动“地标”认证,促产业振兴
庙镇西红花产业高峰时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是富民的特色产业。按照每亩3万元的产出,农民至少能获得2.5万元以上的收益,远远高于崇明地区其他特色农业产业的效益。但是,如今,庙镇西红花的种植面积已萎缩至800亩左右。
“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是产业萎缩的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主要因素还是西红花缺乏品牌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缺乏进入产业的动力。”陈群说。
去年调到庙镇之后,陈群就展开了调研,掌握了西红花产业起落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当他了解到上药集团在另外的乡镇建立了种植基地后,迅速展开壮大西红花产业的行动。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和支持西红花产业发展,庙镇政府立足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规划了500亩以上的西红花种植区若干个,鼓励和引进农业企业和农户入驻种植小区,并在基础设施建设、设施用房、品牌建设、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最为关键的动作是,镇政府于今年5月启动了崇明西红花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工作,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崇明西红花的认证工作。
国产西红花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市场裂变。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以伊朗西红花为主的外来产品几乎淹没了国产西红花,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产西红花品质则远超进口产品。
去年刚刚返乡创业的汤迪告诉记者,随着国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理念的变化,西红花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是他进入该产业的市场基础。如今庙镇镇政府又从品牌着手打造西红花产业,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备了。
汤迪以前的工作是在金融行业做数据库,去年决定回到家乡,成立了上海恒品西红花专业合作社。他注重现代化种植、种球繁育、产品开发和产业推广,同时确立了同步打造汇集药用型花卉和植物的特色农场。为此,合作社第一期就流转了110亩地,800多平米的科技栽培大棚,用于西红花种球的室内栽培。
“庙镇建设西红花品牌是一箭双雕,西红花品牌影响力上去了,西红花轮作的稻米品牌建设也一定能顺势而为,因此,争取地标产品是当务之急,镇里特别计划了几十万元的品牌专项经费。”陈群说。
培育稻米品牌,“红花”开两朵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崇明选择了大米作为改革的第一抓手,崇明绿色大米的品质在上海市场是有目共睹的。西红花种植都是施有机肥,轮作稻米香、糯,口感好,但生产规模由西红花的产业规模决定着。庙镇的西红花产业逐渐恢复当年英姿,西红花大米品牌也自然成为庙镇的又一特色品牌。
在上药集团西红花基地采访期间,记者听到裴卫忠和汤迪的一段对话感触颇深。
“我们基地的西红花稻米都是为集团员工特供的,又香又糯,可惜数量太少。”
“合作社的稻米可以供应给你们啊!”汤迪笑着回应。
“西红花稻米品质口感可不一样。”裴卫忠不客气地回了汤迪一句。
裴卫忠说的是实话,汤迪心里也很清楚,合作社今年西红花种球面积12亩,水稻面积80亩,只能为今后西红花和水稻轮作做准备。
联益村村支部书记王崇文这些年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尝到了不少甜头,“联益牌”翠冠梨、崇明金瓜和金瓜稻让联益村农民名得利得,看到汤迪在猛西村搞西红花水稻轮作很是羡慕。
“如果要扩大西红花基地,就到我们联益村来吧,我保证为合作社做好服务,我们一起来打造西红花稻米品牌。”王崇文骄傲地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