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东罗南村:城中村突围的鲜活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4746
内容摘要:    罗南村亲水公园。(资料图)  这几天的罗南村分外热闹。11月24日,国内首个以镇命名、由村承办的农村改革专业论坛第二届
   

 

  罗南村亲水公园。(资料图)

  这几天的罗南村分外热闹。11月24日,国内首个以镇命名、由村承办的农村改革专业论坛——第二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花开这里。一场热气腾腾的思想盛宴,在这个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城中村”里拉开阵势,“三农”学者、党政干部、媒体记者于此共享“盛宴”、论剑“三农”。

  品味,在罗南村村委会主任关润尧的眼中,是南庄论坛带给罗南村最为丰厚的一笔财富。对于这个头顶全国人大代表和众多荣誉头衔的“老先进”来说,大小场面见识不少,但面对记者,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激动:“能在家门口招待这么多顶尖‘三农’专家,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关润尧心里,比和知名学者握手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各路观点的碰撞交锋中,他这个有着近40年工龄的村干部,也酣畅淋漓地接受了一场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思想洗礼。特别是浙江大学丁关良教授在演讲中,对罗南村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土发明”给予了充分肯定,让老关心里美滋滋的,“你看,连大专家都为我们点赞。”

  不过,关润尧有时候也喜欢“抬抬杠”。论坛上,一位专家提出农村规模越小越好治理,老关便觉得有点不服气,“我们村4000多户籍人口,加上3000多外来人口,照样搞得井井有条。”

  从曾经大步流星走在“工业强村”道路上的“陶瓷罗南”,到而今更加注重用文化与生态涵养乡愁的“书香罗南”。无论是对于关润尧还是他所领导的这个村庄来说,眼下都正在经历一场发展模式与治理思路的时代蜕变。

  抢抓改革先机“富起来”

  罗南村位于佛山市区西缘。西江下游顺德水道在村西拐了一个接近90度的大弯,将罗南村揽在怀中。在关润尧的记忆中,40年前的罗南村“真是农村”——星罗棋布的鱼塘,郁郁成行的桑树,明清两代逐步成型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沉淀于此数百年,铺展出改革开放之前罗南村的农耕画卷。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远远传来的改革春雷,同样为罗南村拉开了巨变的帷幕。只不过,在关润尧看来,严格来说,罗南村播下的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子,而是选择了一条集体统筹土地进行工业开发的另类道路。由人民公社管理直接过渡到集体统筹经营,对于罗南村来说,体制更替的背后,是支撑发展的产业底色由农业向工业的迅速切换。

  关润尧清晰地记得,30多年前,虽然村里的对外交通远没有现在方便,去广州、到佛山要坐几次渡船,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之便,还是让罗南村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了这场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之中。

  鱼塘成了工厂、树林“种”出楼房,众村民洗脚上田,农民工涌入淘金……如此变迁,在让罗南村成为中国陶瓷产业版图上耀眼明珠的同时,也将村庄面庞向着城市模样进行着一场大刀阔斧的“整形”。“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计算单位早就从万变成了亿,每年仅面向村民的股份分红就达到了1.5亿元。”在关润尧眼中,不断催动罗南村前进脚步的,首先是一股“天时+地利”造就的强大惯性,“天时就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地利就是改革前哨的好位置。”

  如今,罗南村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极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继续延展无限的发展可能,在传统的陶瓷产业之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成为69岁的关润尧曾经最为牵挂的事情。不过,“东城”“西园”两大项目的落地生根,让现在的他已经放心不少。在村东,一座由中粮、广晟等实力国企参与、总投资50亿元、以医养结合为主打特色的健康产业城正在拔地而起,孝老爱亲文化将与“书香罗南”品牌相映成趣;在村西,罗南生态园也正在迎来浴火重生的关键时刻,努力为佛山这座国家森林城市再添一朵绚烂花瓣。

  完善治理体制“强起来”

  不过,在很多人眼里,罗南之所以能够迅速异军突起、实力不断增强,除了天时、地利外,一个有能力、有公心的村“两委”班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人和”因素。“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来说,就是‘治理有效’。”关润尧告诉记者,而今的罗南村治理主体呈现“一个中心、三足鼎立”的格局。“一个中心”,就是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三足鼎立”,就是村民委员会、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各司其职。

  罗南村级治理的“三驾马车”中,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独具特色。其既是几十年改革实践孕育出的一颗果实,也是对“村集体究竟是经营企业好还是管理资产好”这道问题给出的“罗南答案”。

  “广东省乡镇企业+强村”,这是罗南村众多荣誉中的一个。对于关润尧来说,这块牌子所凝结的既有心血也有辛酸。改革初期,集体成立经济实体直接办企业,成为罗南村的自然选择。那时的关润尧既是村“两委”领头人,也是罗南企业集团的“一把手”。面对愈发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只有小学毕业的关润尧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为此,他不仅到佛山本地高校进修了大专学历,还到中山大学报读了MBA班。喜欢思考的关润尧不时将经营实战和理论学习中的经验体会落笔成文,而今已是1米多高的厚厚一摞。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伴随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村集体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的弊端愈发显现。由于村庄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小马拉大车”的状况让危机频频显露端倪。“围绕招标投标、资产处置、信息公开、股份分红等,出现了很多矛盾。”关润尧说,鉴于此,早在10多年前,他便决定壮士断腕,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企业,而是将其交由完全的市场主体运作。与此同时,在村级治理架构上,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应运而生,全权负责土地、物业等集体资产的招标、发包及收益管理。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不仅关润尧一班人身上的包袱很快被卸了下来,村“两委”可以集中精力谋划发展和提供服务。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也带来了集体经济更为快速和健康的成长态势。

  虽然表面看来手握经济大权,但对于罗南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来说,头上的“紧箍咒”也不少。在关润尧看来,至少有两个:一个作为村民自治法定机构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其进行贴身监督,另一个则是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三个电子平台的远程监控。“这三个平台包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交易平台和农村股权的流转平台。”关润尧说,有了这双明亮的电子眼,“村里出租哪块地、哪间厂房,租给谁、租金多少……这些信息,都会在网上一目了然。”

  留住醇厚乡愁“美起来”

  小河里碧水潺潺,倒映出古老榕树的遒劲身姿;河岸上,路灯闪亮,与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合奏一曲光影和鸣。石板小路、斑驳墙面,更加衬托出祠堂的沧桑与古朴。狭窄而幽深的小巷,一位白发老妪正蹒跚而来。每次来到隆庆古村,关润尧都会被其中散发出的醇厚乡愁所深深陶醉。在他看来,这个700多年的古村落,就是罗南的根和魂。

  “就怕罗南人有口袋,没有脑袋,误了下一代。”这是关润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罗南村虽然富了、强了,但要走得远、走得稳,还要继续在文化和生态建设上“强筋壮骨”。

  罗南村并非单姓村。在宗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岭南社会,能够将不同宗族的村民凝聚在同一个治理屋檐下和睦相处,对于罗南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不过,在关润尧的心中,这样还远远不够,“现在村子已经被城市包围,人口流动也越来越快,怎么让大家的心继续拢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方面,罗南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撬动经济杠杆,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2016年村人均股份分红达到了5万多元,村民看病在医保之外还享受村集体二次报销,年老村民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也远远高于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同时,注重加大文化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平台。正是基于此,2003年,关润尧力排众议,斥资800万元建起了可容纳上千人的罗南大剧院;也正基于此,他将村委会前寸土寸金的十几亩土地开辟成了足球场。

  水,是罗南村的兴村之源。然而,工业化让罗南人挖出聚宝盆的同时,也让脆弱的村庄水网不堪重负。陶瓷产业逐步向外转移后,水质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水环境“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依然存在。2016-2017年度,罗南村在自来水、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和雨污分离设施建设方面使出大手笔。伴随1.5亿元资金落地,一湾绿水重回罗南。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在关润尧的工作笔记中,如此“桃源”美景跃然纸上。在他看来,既要继续保持一颗强劲跳动的经济心脏,更要把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文章越做越好;既要有城市有的生活水平和服务水平,也要有城市没有的绿水青山和醇厚乡愁,“这才是‘城中村’的正确突围之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东罗南村:城中村突围的鲜活样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201/5576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