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福建:支持小农生产带农户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0  来源:中国农民新闻网  浏览次数:83186
内容摘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耕地总量少,细碎化程度高,户均承包地仅2.6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3。资料显示,全省有承包地的农户579万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耕地总量少,细碎化程度高,户均承包地仅2.6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3。资料显示,全省有承包地的农户579万户,承包耕地1500万亩,约有88%耕地由农户生产经营。

“相对于上规模种植而言,小农生产有着它的局限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对接市场能力弱等等。”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然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特殊的省情决定小规模农户的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表示。多年来,福建聚焦小农户,从小农生产最薄弱、最关键环节入手,聚焦农村金融问题、生产体系问题、经营主体素质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小农生产的举措。

系列举措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调动了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有限的耕地上,粮烟菜等多种作物轮作普遍,平均复种指数高达200%。生产经营效益相对较好,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14999元,居全国第六位。

聚焦资金问题,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农户贷款难题

“小农生产融资难,主要难在有效抵押物少、信用担保体系弱、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农村融资贵,主要贵在规模小、成本高。”黄琪玉分析说,“化解这些难题,光有责任和情怀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切实降低成本的有效模式。”

为推行多元担保模式,以农户信用增值为切入点,福建大力推广“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的创新做法,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

率先出台了农户生产性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政策,支持成立担保机构,撬动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户的贷款支持。

以“沙县小吃”闻名的沙县地处福建中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县,农业资源丰富。记者了解到,沙县以农户为单位,按“一户一册”原则,形成农户经济档案,再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银行根据等级核定授信额度。已授信3B级以上农户4.64万户,授信额度21亿元,贷款农户1.3万户,贷款余额18亿元。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农民住房财产权贷款试点。2016年,福建全省13个试点县“两权”抵押贷款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幅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

福建是全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65.95%,居全国首位。为盘活这一重要的农村资源,2003年,福建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林权抵押贷款权能,使沉睡多年的林木资产成为“活资本”。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65亿元。

聚焦生产问题,构建营销体系,加大设施投入,开展专业化服务

受地形地貌、耕地总量等先天不足条件的制约,福建坚持“提高小农生产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针对小农生产小、散、弱的现状,构建产品营销体系,加大设施配套投入,为小农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

“为构建对小农生产有益的产品营销体系,省里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农超对接,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都出台了具体措施。”黄华康说。

在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由政府牵头,集中财力做大做强“安溪铁观音”集体品牌,把茶农带进市场。2016年,涉茶总产值148亿元,全县118万人,茶业受益人口80多万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7842元。除此之外,武夷岩茶、琯溪蜜柚、古田银耳等一大批知名公用品牌,所在区域内的农户都能按标生产、冠名上市。

深度开展农超对接,福建最大的商超企业永辉集团,每年与省内农户直接签约的水果、蔬菜、肉蛋奶订单总值达6亿元。支持农村电商,去年福建农产品在阿里平台销售超过50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生产设施投入不足,是小农生产的一个共性。福建用足用活支农政策,在设施大棚建设补助政策制定中,把适合小农生产的各类简易设施纳入补贴范围内。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为满足小农对小型农机具的需求,连续多年对在中央补助目录之外的小型、适用农机具进行专门补助,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小型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满足小农生产中的各类服务需求,让小农户种植更省心,福建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率先推行“需求导向、双向选择、植根基层、互动联动”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全省有3000多名农技员长期驻村蹲点,面对面帮助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为使各专业组织更好地服务小农生产,福建还对开展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插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等各类主体出台了具体的扶持细则。

聚焦生产主体问题,加强各类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

“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日新月异,必须抓好学习,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副省长黄琪玉认为。为此,福建加强资源整合,用好各类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依托农业院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在全国率先推行“两免三证”政策,采取免试入学、免费培训方式,选派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学员发给大、中专学历证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以来,共培养近10万名高素质青年农民。

依托现代网络,开展远程实时培训。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需要,组织农业专家每月举办一期远程视频培训,覆盖到1.4万多个行政村,每年受训农户超过百万人次。

依托田间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创办农民田间学校,2011年以来先后建设了1300多所农民田间学校,累计培训农民超过200万人次。

在连江县,记者了解到,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实施“雨露计划”,一手抓专业技能培训,一手抓重点培训,2013年至今,连江培训科技示范户3925户,辐射带动农户3.9万户。

在小农生产中有一部分特殊群体,那就是贫困户。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实施“造福工程”,使贫困户通过搬迁实现脱贫,全省完成搬迁的7200多个自然村都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发展问题。

脱贫越到最后越艰难,在摸清全省15万个贫困户、45万人的基本情况后,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开展精准帮扶。在“造血工程”中,每位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仅去年以来,就安排省级以上资金两亿元,支持9.4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福建:支持小农生产带农户脱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20/556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