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发展果园机械设备提升果业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6  浏览次数:82713
内容摘要:    2017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专设了果园蔬菜机械专区,图为种植户在选购果园机械。  中国是果业大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近

  

 

  2017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专设了果园蔬菜机械专区,图为种植户在选购果园机械。

  中国是果业大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国,但却难言果业强国。“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是中国果业当前面临的“成长烦恼”,而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正是其中的主要短板之一。

  近日,在2017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主办的果园机械化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荔枝(含龙眼)、红枣等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的专家,分别介绍了我国上述7类主要水果的机械化生产情况及果园机械最新研发成果,提出了今后果业发展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建议。专家们表示,当前农机市场已走向细分时代,果园机械或许有望成为一片新的农机蓝海,农机行业应加大果园机械的研发推广力度,助力果业强国建设。

  果业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26.58%

  2015年度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显示,当前我国果业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6.58%,其中,机械植保率和机械转运率较高,分别达到了45.29%、54.23%,机械中耕率为29.43%,机械施肥率和机械修剪率分别低至18.56%、11.32%,而机械采收率仅为2.33%。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何雄奎感叹:“我国果业现在的机械化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差距非常大,既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

  果业的综合机械化率之所以如此低下,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农机行业研发、生产和推广的重点都放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对果园机械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我国的果树主要种植在山区丘陵地带,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种植模式千差万别,而且农艺与农机相脱节,现有的普通农机和少量果园机械也难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果园。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洪添胜说:“国外的果园,大都地块平坦,规模化种植,果树矮小,行间距宽,管理规范,打药、修剪、收获等各种大型机械都可以作业,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很好,很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反观国内的传统果园,正如河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教授杨欣所总结的,“规模小、坡地多,行间郁蔽严重,人通行都困难,大型机具更难以入园;树干直立果树高,且大树冠、低分叉,修剪、疏花疏果等管理困难,农药也打不到树顶,平面结果,机械采收难度大;很多果园建园时没有预留地头,动力机械无法进地和转弯,或缺乏配套的机耕道。”尽管近年来,陕西山东新疆、河北等省区,积极推广乔砧矮化、宽行密植的种植模式,建设了一批现代化、规模化的标准化果园,但传统的老果园仍占全国大多数。

  “不同水果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对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我国葡萄主要有7大产区,每个产区的品种都不一样,种植模式也分为V型栽培、棚架栽培、单篱架栽培等,同样的品种在新疆等高纬度地区,冬季需要把藤蔓解下来挖沟埋起来,春季再重新挖出来绑上架,气温高的地方则不需要。”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徐丽明认为,“果园机械如何适应农艺的要求?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人工成本超过水果生产成本的 50%

  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环节都需要人工不断作业。何雄奎说:“我国的果园大都是家庭式零散种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多数生产环节靠人工作业,或者半手动、小功率机械作业,是人背机器下地,产业技术链不完整。而发达国家的果园多为全程机械化作业,是机器背人下地,有完整的产业技术链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专家们调研发现,在我国当前的果业生产中,挖坑栽种、开沟施肥、修剪整形、疏花疏果、除草套袋、采摘运输等环节大都靠人工作业,并且劳动强度极大、作业效率极低。

  “近几年我国植保环节的果园机械有所发展,出现了风送式喷雾机等机械装备,但是采收主要还是靠爬树、上梯子凳子,运输果品和肥料主要还是靠人畜力肩挑背扛,果园升降平台和运输轨道的应用不多。”洪添胜表示,“我一直有个梦想,什么时候我国的水果生产才能扔掉背篓、扁担,不再爬树上梯子,这条路还很长。”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高达59.8岁。著名的果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曾经发问:“未来强壮的果农在哪里?”

  与农业劳动力日益老迈相伴的,是果业生产中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且节节攀升,一般的人工作业费都超过了每天100元/人,新疆、华南等地早已超过了150元/人。何雄奎团队的调研显示,2016-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果园的套袋、施肥、喷药、除草(割草)、人工修剪(疏花疏果)、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每亩年人工投入成本分别达到了350元、200元、250元、50元、800元、50元,合计1700元。何雄奎说:“果业生产中,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占据了50%-60%的生产成本,种植户挣不了多少钱。”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君的调研也显示,人工成本在荔枝、龙眼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4.5%,62.4%。徐丽明也表示,“葡萄生产的人工费在新疆等地已经高达每天150-180元/人,而且很多时候拿着钱也找不到干活的人。”

  洪添胜、李君、徐丽明等专家都表示,在人工成本高企且不断攀升和青壮劳动力短缺日益凸显的双重积压之下,水果的利润空间一降再降,面对这样的趋势,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研发和推广果园机械、提高果业生产机械化率,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农机与农艺融合是果业机械化的基础

  近年来,上述7个国家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专家带领其团队,攻克了不少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大量适用于果园生产的育苗、起苗、植保、挖坑、除草、修剪、收获、运输等环节的农机装备,并在部分水果主产区开展实验示范推广,起到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何雄奎说:“在近几年平原地区新建的标准化果园,一些疏花疏果、整形修剪、打药、果实采收、运输等机械都得到了逐步应用,可以说各个生产环节的单项机械化技术国内基本都有了,但这些技术大都掌握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如何将这些技术综合利用好,真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果园机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果业生产机械化及今后果园机械的研发方向,专家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洪添胜认为,“要选育与省力化、机械化相适应的矮化、少修剪、抗病虫害、耐寒耐旱的水果品种;新建果园、老果园改造和标准化果园建设中要考虑机械与设施的应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如行间距要宽,要配套耕作道、电力设施等;研发先进适用的傻瓜型、可靠耐用与轻简化的果园机械;培训果园机械操作人员,建设水果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杨欣提出,“要依据农机与农艺协同、融合的原则,推广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果园面积;要研发产业适用、性能先进、质量可靠、技术逐级提升、市场对路的机械装备;要总结和探索丘陵山地适用农机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开展跨果树体系拓展应用。”何雄奎表示,“大型农机很难适应山区丘陵的果园,要研发适合山区丘陵的中小型机具,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栽植模式,研发适合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的果园机械。”

  据悉,湖北省已把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械列入了该省的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然而就全国范围而言,能够进入补贴目录的果园机械很少。杨欣说:“很多果园机械目前之所以难以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是因为这些机械大都是新研发的,没有产品的行业标准,鉴定部门既没有资质也无从鉴定。”来武汉参加2017国际农机展的果园机械生产企业——江苏常州迈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贲智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果园机械要想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首先要通过鉴定,可是很多机械都是新研发出来的,农机部门连具备鉴定资质的人都找不到,所以没办法鉴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果园机械未来的市场潜力很大,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贲智平感叹:“水果品种多、地区差异大,传统种植模式更新需要很长时间。果园机械的销售特点是批次多、批量少,对生产的挑战比较大,不像收割机、插秧机这样的标准化产品到处可以用,企业只能根据具体的品种和种植模式采取柔性生产、订单化生产,市场培育周期比较长。”他认为,当前国内的果园机械行业正处在一个百花齐放、大干快上的状态,“小企业很多,很多以前生产拖拉机、收割机的厂家在销售不景气以后转型生产果园机械。不过我相信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种植户农艺的改变,果园机械行业在经历一番洗牌淘汰后,会迎来‘春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发展果园机械设备提升果业水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16/556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