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陇南:深贫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907
内容摘要:  2015年,一笔5万元的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使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段家村贫困户张有泽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改变:从翌年起,

  2015年,一笔5万元的“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使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段家村贫困户张有泽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改变:从翌年起,他开始种植半夏等中药材。“种半夏投入大,以前我一直想种但没钱种。有了从农行拿到的这笔贷款,我种了两亩半夏,当年的亩均纯收入就有近万元。”张有泽说。

  段家村地处偏僻,是西和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以往,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小麦、马铃薯、玉米、油菜籽等传统作物和劳务输出,村里没有形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发生率达28.74%。“目前,村里约20%贫困户正像张有泽一样,从农行拿到贴息贷款用于发展产业,其中张有泽已成为今年的预脱贫户。”段家村党支部书记冯伟说,有了农行的帮扶支持,村里推进半夏等中药材种植和发展花椒产业有了更强的后劲,脱贫致富有了更大的希望。

  “甘肃一天不脱贫,农行金融扶贫一天不退出。”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农业银行总行确定的服务“三农”试点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行,多年来,农行甘肃省分行扎根陇原大地,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及帮扶工作的要求,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贫困地区,力求把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做细做精做实,全力助推全省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让利于民,助推深贫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甘肃是全国实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对于这个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省而言,要激发这些深贫地区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为此,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一直积极奔跑在金融扶贫的路上。

  近年来,针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农行甘肃省分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2015年,甘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精准扶贫贷款工程,农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承担了陇南、甘南两个地区的放贷工作。

  农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分行推出了额度为1万-5万元、期限1-3年的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贷款由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实行免抵押、免担保的政策。为了让这项贷款产品惠及更多深贫地区的贫困户,分行对贷款执行国家基准利率,由省、县财政与银行共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县级政府承担贷款主体责任。目前,农行甘肃省分行已累计投放66.05亿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惠及甘南、陇南两地近1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了农行的贷款资金扶持,我们合作社成员的收入翻了几番。”在甘南合作市卡加曼乡洒洒自然村,昔日的贫困牧民拉么杰和完么扎西高兴地对记者说,在农行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联合村子里7户牧民,一共拿到了45万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并商议成立了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犏雌牛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25头。“只要养牛稳定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深度支持,金融扶贫不断拓宽脱贫路

  近年来,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等重点领域,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积极创新,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有力地助推了甘肃的脱贫攻坚行动。今年,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产业专项贷款工程部署,该行还创新了精准扶贫产业专项贷款专属产品,在全省58个片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范围内,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农民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有效促进了农村富民产业发展。

  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刘旗村村民李红芳的奶奶是环县皮影和香包刺绣文化的传承者。李红芳从小耳濡目染,逐步掌握了皮影、香包刺绣和剪纸的制作工艺。2011年,45岁的李红芳用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万元,注册成立了庆阳红芳刺绣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创业不久,李红芳公司即遭遇资金瓶颈。得知这一情况,农行环县支行客户经理主动联系了她,经过多次上门调查,主动帮助她争取贷款40万元,作为扩大生产、扩展销售渠道的资本,引进新的制作技术,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把庆阳的刺绣销售到了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李红芳说,如今,她不仅全家人的生活彻底得到了改善,而且她还为乡亲们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带动大家一同脱贫致富。

  李红芳和乡亲们的故事,仅是农行甘肃省分行通过投放信贷资金撬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剪影。记者了解到,除了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外,农行还积极投放贷款支持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水务水库、水力发电以及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研究设计“投融资”组合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投放贷款153.8亿元,助力农村电网、道路、市场、学校、医院、旅游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

  对口帮扶,领着乡亲们一起迈上小康路

  在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还积极开展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早从2012年起,该行就派出工作队进驻陇南市西和县的赵家、光明、乔杨、杨化、陈沟等5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5年来,分行选派的一批又一批驻村帮扶干部,坚持与扶贫户同吃同住,认真落实“一户一人”精准扶贫要求,沉下心来推动扶贫工作。累计投入6614万元,扶持了当地产业发展、通村道路修建、学校改扩建、购买生产资料、购买果树苗木等90余个帮扶项目,特别帮助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大樱桃、核桃、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这5个村已经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新调整,我们农行甘肃省分行开始转而进入地处西和县深度贫困地区的洛峪镇,对袁付、段家等5个村展开帮扶。”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驻西和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担任袁付村第一书记的谢风说,驻村帮扶工作开始后,工作组成员立即分头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制定逐户帮扶计划和逐村帮扶方案,并对249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任务进行了分解。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工作组以金融产品为抓手,培育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惠农服务点为依托,为农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同时为贫困村提供苗木、技术服务和致富信息,倾心推动帮扶村尽快实现脱贫脱困。

  “去年,袁付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54元。我们经过深入讨论分析,认为缺乏主导产业是制约袁付村脱贫的最大难题之一。”谢风说,村里虽然有一些种植大户,但大多数农民还处于种植传统作物、自给自足的状态。为此,他们积极鼓励支持村民发展花椒、核桃及半夏等中药材,发展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现在,通过农行驻村帮扶干部们组织的技术培训,花椒怎么种、底肥怎么施、怎么除病、怎么修剪等等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我都学会了。”西和县洛峪镇段家村贫困户张军成说,掌握了种植的各项技术,他心里就有了底气,今年先试种了1亩花椒,以后逐年扩大规模,争取靠着种花椒把日子越过越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陇南:深贫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15/556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