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西岗圪道村:解困“下山容易安家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2355
内容摘要:    岗圪道村地处太行山南端,位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西省平顺县。单从经济收入看,岗圪道村已经超过了贫困线,但是记者近

  

 

  岗圪道村地处太行山南端,位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西省平顺县。单从经济收入看,岗圪道村已经超过了贫困线,但是记者近日进村调研发现,公共服务及易地搬迁后的生计问题是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搬迁群众安家难问题,还需要切实了解群众需求,精准谋划、统筹解决

  岗圪道村是山西太行山深处的一个村庄,属于平顺县阳高乡。全村8个自然庄,已经有3个无人居住;村里69口人,散居在5个自然庄,分立42户,其中13户是“空挂户”,多年无一家庭成员住在村里,剩下的29户中,贫困户占21户。

  记者走访了4个自然庄的16户人家,发现常年在村里居住的也就10多户。

  花椒和药材种植是村里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每斤花椒市场价格是36元左右。单从经济收入看,岗圪道村已超过贫困线,但进到村里,记者还是深感贫困的缠绕。

  贫困之困

  清水峧算是岗圪道村最繁华的自然庄,住着7户人家。记者和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平顺县国税局干部魏建北相伴进村。一到村里,就有好几户农民反映困难。

  第一户人家姓靳。他家两个女儿都出嫁外村。2014年,男主人做了手术,女主人身体也不好。男主人反映,因为医保手续不全,医药费少报了1000多元,希望第一书记帮忙问问可否补上。

  第二户人家姓李。他当下最大的困难是二儿子的户口。这个儿子“倒插门”到附近县里,半年前离了婚,户口却迁不回来。

  第三户人家姓任。老人上世纪60年代当过兵。他反映的问题是,退伍补贴究竟是多少?他怀疑把他的退伍年限弄错了。他要求了解一下补贴政策,弄清楚“到底是多少钱”“为甚有的地方给钱多,有的地方给钱少”。

  ……

  这些要求,第一书记“照单全收”。“老百姓的这些困难,其实都是对基层社会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魏建北说。

  岗圪道村是阳高乡最偏远的村庄,至今不通公共汽车,村里2007年才铺上水泥路。路途远又居住分散,使得各种公共服务很难到达每家每户。乡干部到村里来,时间和交通成本都比较高。即使来了,也难以走遍每个自然庄。好几个自然庄都不通手机信号。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平日就是看看电视。

  公共服务之“困”固然需要政府改进部门的服务方式,但是,最迫切的是改变村民的散居状态,把住户集中起来。易地搬迁无疑是最好也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

  深度之深

  岗圪道村的贫困“深”在哪里?细究起来,最难的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农户失去了发展动力,没有了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家庭的信心。

  农民家庭结构直观地反映着这个问题。记者所走访的16户人家,每一个家庭都不完整。在社会学意义上,不完整家庭是指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夫妻一方的缺失,一般指死亡。而岗圪道这些不完整家庭是户籍登记的不完整,并非家庭主要成员缺失,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迁走户口。留在村里的“完整家庭”只有单身人员或者患病人员。

  岗圪道村委会主任岳何明介绍,岗圪道村不完整家庭有两种情况:“自然不完整”和“自觉不完整”。

  “自然不完整”主要是指没有儿子的“女儿户”。女儿长大之后要出嫁,岗圪道地处偏僻,无法找到“上门女婿”,只能外嫁。这样的家庭只剩下两位老人,成为不完整户。

  “自觉不完整”是指一家人主动迁走几个家庭成员的户口,同时还留几口人在村里。这种情况占岗圪道村绝大多数。记者走访的16户人家中,有9户都是把儿女户口迁走,迁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儿子成家或子女读书。

  为什么不把全家户口一起迁走,而要把一个家庭分成两部分?经济收入是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每家每户都大量栽种花椒树。花椒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另一方面,当时户口迁移需要向迁入地缴纳一定费用,最多每人2000元,最少1000元。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小的开支。为了守住收入,减少开支,很多农民选择把子女户口先迁走。

  孩子们外迁,改变了家庭的投资方向。他们攒钱给孩子在外地盖房子、娶媳妇,没有人再把家庭积累用于村庄建设,使得村庄日渐失去发展的基础动力。

  解困之解

  岗圪道地处高山峡谷之中,为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带。村里不同自然庄之间,距离少则5里路,多则达十几里以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帮扶单位平顺县国税局为岗圪道脱贫想了很多办法,县、乡政府在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要改变这类村庄的贫穷面貌,搬迁是根本途径。

  过去自己出钱找地方搬,现在政府出钱盖新房让老百姓搬。乡里建起移民小区,政府推出政策补贴,动员岗圪道村农民整体搬迁。补贴政策是贫困户每户2.5万元,居住面积人均25平方米,非贫困户1.2万元。可全村报名搬迁的只有25户。

  “出去干啥”是村里人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政府允许他们保留现在岗圪道的责任田和花椒树。可村民认为,距离远了,照顾起来困难,经济收入会减少。“地没有了,吃菜都得买,里外一算账,收入少很多”。这是农民不愿意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补贴标准,搬迁出去之后,每人居住面积是25平方米。而户籍留在村里的人家,每家往往一两个老人,能得到的补助住房面积为50至60平方米。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是让农民放心下山的根本之策。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养老金每月只有80元。下山之后,生活成本增加无法通过制度性的养老金安排来弥补,这是农民最根本的担忧。如果下山农民能有城乡一体化的养老金保障,每月领取数百元养老金,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平,他们是可以安心下山的。

  整体搬迁到移民小区,实行集中居住,使得农民仍然保留了“熟人社会”环境,当然受到农民欢迎。但农民更希望搬迁政策更灵活一些,允许他们随子女落户外地。

  农民搬下山之后的就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些老人本来还可以到地里干农活,挣上一些收入。下山之后,就业对于一些山区老人,不仅是生活依托,也是一种精神需要。“到地里转转”很多时候是为了放松精神。生活方式改变之后,还得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也是稳定搬迁群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西岗圪道村:解困“下山容易安家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08/555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