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陕果”成为陕西崭新名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554
内容摘要:步入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薛镇现代苹果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按照矮化、密植、立架、格网高纺锤型栽培的现代化苹果园。园区

步入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薛镇现代苹果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按照矮化、密植、立架、格网高纺锤型栽培的现代化苹果园。园区统一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安装病虫测报仪器以及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仪器,按照现代化苹果园艺技术进行种植管理。

据富平县薛镇苹果产业联合社理事长董双军介绍,过去这里都是传统的乔化果园,由于种植时间长,大部分果园已经老化,亩收入只有2000~4000元。现在园区通过技术革新和机械化生产,高标准苹果园与传统果园相比,可以节省水肥50%、劳务50%,丰产期亩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万余元。

薛镇现代苹果园区的变化是陕西省推进苹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省通过种植结构调整、苹果新品种培育、老果园的改造、现代矮砧种植模式推广、“陕果”品牌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陕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北扩西进”,苹果种植向优生区聚集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持续不断地推进苹果产业发展,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达到了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实现自我突破?经过科学研判,陕西省提出了“北扩西进”的战略,将苹果进一步向优生区聚集。

陕西省按照“有增有减”原则,推进“改、推、淘”布局,改造400万亩乔化老园,推广省时省力、易机械化的矮化苹果200万亩,淘汰非优生区效益差的果园。按照总量稳、区域调的原则,推进“一稳、两减、一降、三升”:引导苹果种植向优生区聚集,面积发展稳定在1200万亩;减少老果园、不适宜市场需求品种、非优生区果园面积,向中早熟和加工果转化;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推广绿色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推广省时省力的机械化生产,提升单产、品质和效益。

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苹果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进一步向优生区集聚,提升了陕西苹果整体品质和效益;另一方面“北扩西进”所覆盖的区域绝大部分为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山地苹果为代表的苹果产业的发展为陕西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作为我国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以前只能种植冬小麦、春玉米等一年一熟的杂粮作物,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基本形成了“一亩园胜过十亩田”“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

金秋十月,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满山遍野弥漫着苹果的香味,苹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这里是陕西省“北扩西进”发展山地苹果的缩影。过去,这片土地上还是裸露的黄土,满目苍凉毫无生机。现如今,梁家河已有苹果面积1200亩,已挂果500亩,其中200亩实现了精细化管理。2016年,苹果产业收入将近200万元,户均4.5万元。

种植模式革新,科技支撑节本增效

对地处渭北旱塬的陕西省富平县果农而言,给果园浇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大水漫灌一亩地要浇近两个小时,一亩地一年浇5次水就要花费450元。对于承包了112亩果园的段俊发来说,如此浇地,费工费力不说,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自从上了滴灌设施,58岁的段俊发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只需要轻轻打开水阀,每棵果树就都可以得到水源的充分滋养。“用原先一次的水量现在可以浇5次,而且不用再雇人浇地,一年一亩地水费仅100元。”段俊发对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施赞不绝口。“虽然近两年苹果价格较前几年低,但是通过应用新的种植技术,投入减少了,一亩地的效益还是不错的。”

作为全国55个苹果种植重点县之一,富平县把推动现代果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富平县果业局局长何宝全说:“依靠单家独户的产业革新难度很大,必须要创新机制牵住产业升级的牛鼻子,依靠项目示范引领现代苹果种植模式。”

现如今,在陕西省45个苹果基地县,围绕老果园改造和矮化栽培,苹果种植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陕西省在千阳、凤翔、乾县、白水、临渭等先后建设了矮化苹果园,采用精细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形成了千阳模式、凤翔乾县双矮模式、白水模式等三大独具特色的矮化栽培模式。

发展现代果业,科技是关键。陕西以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龙头,在全省建立了8个苹果试验站,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专家和国内水果方面的院士均受聘于陕西。目前,陕西果业已形成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市县技术骨干、乡村技术员构成的科技支撑队伍,有效支撑了陕西现代苹果产业提档升级。

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促增收

在渭南市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内,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苹果深加工生产线正在轰隆隆地将新鲜的苹果加工成为各式各样的产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每年可消化当地1400多吨果品,可生产苹果酒18吨、饮料2吨、脱水苹果产品46吨、膨化产品30吨。”

产业链的延伸,带来的不只是附加值的增加,还有白水苹果产业的结构改革。在白水,过去单一的苹果种植结构已被打破,果品加工、储运营销、技术信息服务、餐饮酒店配套等都是因苹果而起、快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着苹果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陕西已成为全国果业从种植到冷藏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最大基地。目前全省果品冷藏能力近300万吨,有浓缩苹果汁企业19家,浓缩苹果汁加工厂41个,是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基地。

随着果业发展强大,果业产业链条也不断延长,有力带动了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使果农在流通环节和中介、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领域增加劳务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益。

陕西苹果的典型示范县洛川县在产业和品牌实现引领地位之后,又致力于苹果文化的塑造。洛川县以“洛川会议”红色文化和李新安同志第一棵树的苹果文化为依托,着力发展洛川苹果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从而带动整个洛川苹果及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农户的收入,建设“苹果+旅游+电子商务+苹果采摘+家庭农场+苹果认领”于一体的综合性苹果产业园区。截至目前,洛川县已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100多个,苹果采摘园5个,示范园内苹果每个价格可以达到10元甚至是17~18元的好价格,每年10月份,苹果成熟季节,都会有几十万游客驱车来到洛川前来观光采购。

在洛川县黄章乡方厢村,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楼房足以显示出当地农民的富庶生活。“过去开荒种粮,尘土飞扬不见粮;如今栽树种果,花果飘香住新房。”果农贺树昌感叹这些年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带来的生活变迁,“黄土高原种苹果就是走生态文明之路。苹果绿了荒原,富了农家,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减少了风沙。”

多年来,陕西省把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有效地促进了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也带动加工、贮藏、营销、旅游等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陕果”成为陕西崭新名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021/554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