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湘西,山山水水掩映在一片飘渺、醉美的雨雾之中。近日,记者来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村庄——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只见新修的石头小道蜿蜒于座座土墙黛瓦的苗风农舍间,邮政、百货、特产、旅游、银行、农家乐等店面设施一应俱全,游人穿梭不断。
当年那个人均纯收入仅1688元、典型的贫困苗族聚居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十八洞村寨,拾级而上来到一座传统民居,石爬专老人笑吟吟地迎上来拉住了记者的手,久未松开。她带着记者看当年丈夫与习近平总书记交谈时的大合影。她说她的房子有80年了,老伴去年已过世,现在旅游公司开发这房子用于参观,每月给她1500元补助。“我不识字,家里没电视机,当时还不认识总书记,就问他该怎么称呼,总书记没怪我,还亲热得很,问这问那……”她感慨地讲。现在,她屋里摆上了46寸的液晶电视。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而该村脱贫过程中,一开始家家都想当贫困户,县乡干部为精准识别,引导村里出台了一个“九不评”标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请村民对照各户申报材料和“九不评”来投票:吃财政饭的不评,有车的不评,有楼房的不评,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的不评,有小加工企业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的不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评,违法违纪的不评,不支持村里公益建设的不评。
4年来,村里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作为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十八洞村一定要率先脱贫,但不能轻言脱贫,脱贫要实实在在。
“总书记来过,这是十八洞村的光荣,但我们没有因此搞过一项特殊。”原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式文说,“而且作为总书记来过的地方,不能只是脱了个贫,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致富。”
据现驻村工作队队长石登高介绍,为按总书记的指示办好事情,工作队和村“两委”劝阻了许多部门、单位来村里搞钢筋混凝土一类的建设,同时逐步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在“造血”上下功夫。村里资源有限,怎么以产业扶贫、致富?2014年十八洞村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按政策财政扶持每位贫困人口的3000元,集中入股种猕猴桃。
但该村田地不够,又多为贫瘠山地,怎么办,他们易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没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产业园采取股份合作模式运作,成立了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来到位于花恒县花恒镇紫霞村、辽洞村的十八洞村千亩猕猴桃园,只见一片郁郁葱葱。该园经3年培护、管理,猕猴桃苗长势良好,今秋已陆续成熟,9月28日开园时首批采摘的第一筐猕猴桃送往了北京。
“这种黄猕猴桃味道甜美,希望总书记能尝尝!”村民施成付兴奋地说。
苗汉合作社负责人罗会祥介绍,十八洞村猕猴桃一直卖到了海外,成为知名的高端畅销产品,其中良种红心猕猴桃最高价卖到一斤36元;今年初次挂果每位入股村民分红1000元,明年盛果后有望年年分红5000元;此外,该产业园周边复制这种飞地模式种猕猴桃的面积已达3000亩。
去年11月23日,十八洞村村委会向镇里递交了贫困村退出申请书。今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脱贫摘帽。今年国庆期间,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被评为“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采取‘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的股份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和经营,打造‘飞地经济’,是十八洞村探索出的宝贵经验,这不仅解决了脱贫的问题,也找到了致富之路,是一种可以复制、推广的脱贫致富模式。”湘西州委常委、副州长孙法军说,“总书记之行,激励了十八洞人,催生了十八洞村产业扶贫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带动了村民积极主动融入发展。”
秋色里,十八洞村千亩猕猴桃园最高处山包上,矗立的“精准扶贫”红色巨型标牌分外夺目。相信十八洞村的明天一定会像那标牌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