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但金融机构面对贫困户往往不敢放贷,贫困户无增收致富门路往往不敢承贷,这是长期阻碍脱贫攻坚顺利推进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2014年试点的基础上,四川省于2016年底成立了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由中央、省、市、县(区)财政专项资金注入银行全额贴息并承担适度风险,要求银行放大10倍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用于产业发展。
四川省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南充市嘉陵区通过建立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向银行担保让其放贷给贫困户,然后将贫困户手中一笔笔小额贷款集中起来建设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再返租给农业龙头企业,其租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和偿还贷款本金,如此一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贫困户脱贫更有信心了
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小院寺村5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韩耀林患心脏病14年,本人无劳动能力,每年还要花上万元医疗费。去年下半年,村里进行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凡是在南充农商银行贷款1万元,入股到建在本村的脱贫奔小康产业园,不但不用操心偿还贷款本息,而且每年还有2000元的稳定分红,韩耀林听了高兴得不得了。
韩耀林入股的脱贫奔小康产业园,是两个年出栏3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以及与之配套的一个种植业基地。目前建设已接近收尾,10月份投入使用。
据介绍,两个养猪场共吸纳220个贫困户的22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这220个贫困户并非只是小院寺村村民。“一共涉及到6个乡镇几十个村,小院寺村贫困户仅占25户。”小院寺村党支部书记蒋顺礼说。
两个三方协议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这种让贫困群众拍手欢迎的机制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呢?嘉陵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成说,通过两个三方协议,将银行、政府、农业投资公司、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多方整合,紧密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环环紧扣的利益联接机制,从而良性运行。
银行、农业投资公司和贫困户的三方协议约定,通过农业投资公司担保,贫困户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今年5月30日前将款划到贫困户账户,贫困户再将此款划入农业投资公司作为投资入股。
农业投资公司、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三方协议约定,农业投资公司充分整合政府涉农项目资金用于脱贫奔小康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户小额贷款资金用于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具体项目建设,建成后将产业园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产权归贫困户所有,龙头企业每年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给农业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将该笔租金一部分用于偿还贫困户贷款本金,一部分作为红利分配给贫困户。
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贫困户+农投公司+龙头企业”的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共带动了3520户贫困户贷款入股,共撬动小额信贷资金3520万元,以及区财政整合涉农资金7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出栏生猪将达10万头,公司将增加产值3亿元,获得收益960万元,带动3520户贫困户年增收704万元。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张发成说,要解决长期以来银行不敢向贫困户放贷、贫困户因担心无力偿还不敢承贷、贫困户投资入股企业如何保障利益、企业吸纳贫困户入股如何诚实守信分红等诸多问题,2016年3月,嘉陵区决定成立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实际上充当了“政府之手”进入这些领域发挥功能。
“显然,嘉陵区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张发成说,金融扶贫加资产收益性扶贫相结合,各地都在进行探索,一些地方只是鼓励贫困户将小额信用贷款自由组合成立新型经营主体进入产业领域,或者自由入股到龙头企业或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而忽略了“政府之手”的巧妙介入,忽略了贫困户缺乏生产经营能力的现状以及面对龙头企业或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处于弱势的地位,到头来无法保障贫困户的贷款投资一定能有回报,进而也无法保障贷款能顺利偿还。
嘉陵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680户,根据贫困程度不同,区委、区政府从中筛选出6667户最为贫困的“四无”贫困户,再从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状况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出19家,即四川天兆猪业和18家种植业实体,通过这种机制将贫困户与企业吸纳到脱贫奔小康产业园中。贫困户无需参与或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只需坐收红利,既安全也简单;对企业而言,既解决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问题,又省去了产业园建设中一切繁杂的具体事务;对银行来说,还本付息均有机制保障,基本无风险。
南充市嘉陵区在探索实践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脱贫奔小康产业园的同时,也在探索贫困村通过部分产业发展基金入股脱贫奔小康产业园的路子。目前共有29个贫困村每村拿出5万元入股,每年每村可稳定分红1万元,从而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开拓了一个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