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9月的骆驼湾,秋高气爽,沿着硬化的公路走进骆驼湾村,眼前一亮。干净的街道,宽敞的村民活动广场,整洁又不失古朴的新民居……一位大爷指着正在翻盖新房子的院落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可大啦,光看这些新房子和新道路,和过去比就像换了个模样。
骆驼湾行政村辖9个自然村,总面积3.4万亩,其中荒山1.1万亩,林地2.2万亩,耕地只有990亩。过去,村民只能种些土豆、玉米作为口粮,五年前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出头。
村里的干部群众至今对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致富大计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新任村支书顾瑞利是老支书顾润金的儿子,他说:“我父亲常常回忆起五年前习总书记来村里视察的事情,全村人激动得好些日子都像在梦里。习总书记当时说过的每一句话我们也一直记在心里。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包村干部、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说,阜平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政策扶贫、产业扶贫,还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五年弹指一挥间,骆驼湾村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现在骆驼湾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今年底可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这五年发生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骆驼湾村走访慰问,看望的第一个贫困户是唐荣斌。如今,老唐已搬入二层小楼的新家,他家过去的老宅也被翻建,昔日破旧的栅栏门,被一座崭新门楼取代,门楼上安装着LED灯,翻建的新房有着花格木门、灰瓦屋顶和透亮的玻璃窗子。老宅现在搞起了旅游。在新家里,当年习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和老唐拉家常的照片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说起当年习总书记来家中看望的场景,唐荣斌还是激动不已:“当时总书记拉着我的手,问我吃得好不好,那天我家吃蒸土豆,习总书记还亲口尝了一块,他还盘起腿坐在炕上跟我们拉家常,真是平易近人啊。”
老唐说:“这五年发生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之前欠的外债早都还上了。每月有低保和养老金,生病有医保。自从村里搞起了旅游,我把自家三间房出租给了旅游公司,一年租金能收入5万元。另外,我还把自家承包的4亩地流转出去种植高山苹果,每年租金4000元,将来年底还能有分红。”
当年习总书记在骆驼湾村看望的第二户人家是唐宗秀家。作为骆驼湾村首批改造提升的农户,2016年11月初,唐宗秀搬进了新家。六间大瓦房,宽敞明亮。房子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太行民居的泥黄色,但建筑材料不是泥土。屋内添置了沙发、电视等家电,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还装有地暖。唐宗秀告诉记者,建新屋共花费20多万元,自家出了不到5万元。“自家出的部分是村干部帮着办理的贷款,按照政策,3年内还清就不用付利息。我和老伴都有养老金,加起来近2000元,土地租金近6000元,年底还可以参与分红……”唐宗秀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着自己的经济账。
“家门口有成规模的产业让我们心里最踏实”
不仅唐荣斌、唐宗秀改善了生活,骆驼湾村其他人家也都找到了脱贫致富之路。骆驼湾村根据习总书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思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食用菌和高山苹果种植,扎实的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保障。“给钱不如立产业,家门口有成规模的产业让我们心里最踏实。”村民任二红说。
骆驼湾村东邻阜平天生桥风景区,西邻山西五台山,村内的“辽道背”原始次森林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开发旅游业,兴办农家乐是当地村民的一条脱贫之路。现在骆驼湾村已经开业的农家乐有4户,另外12户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我家院子就在‘一号院’旁边,紧邻马路,地理位置好,很适合办农家乐。”任二红之前在北京打工,2015年,他得知村里发展旅游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的政策,决定回乡创业。他认为,骆驼湾村风景秀美、有山有水,夏天正午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是一个天然的避暑圣地,冬天雪景优美,山泉形成的冰瀑能保持到来年3月。加上离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不远,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
今年30岁的翟艳玲是一位安徽亳州的姑娘,2008年在北京打工时,认识了同在北京打工的骆驼湾村小伙子刘永刚,2009年他们结婚。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2013年刘永刚一家三口回到村里筹建农家乐。“骆驼湾村越来越漂亮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盈利有望超过10万元。”翟艳玲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食用菌产业也在村里扎下了根。包村干部曹建平介绍,镇里请来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调研,专家们认为骆驼湾自然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2016年,骆驼湾村流转土地200亩,建起食用菌大棚75个,带动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棚以“公司+农户”方式经营,村里有28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香菇产业园区内,回乡创业青年唐东海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北京打工,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去年听说有政策,便回到村里承包了两个香菇大棚,去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鉴于去年效益不错,他今年又多承包了两个大棚。
除食用菌产业,骆驼湾村还对村里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由企业和农户合作发展林果业及林下种植,目前新种植苹果100亩、核桃140亩,预计2018年见到效益,190户村民按纯收入的50%参与分红。
“现在村民收入包括土地流转金、收益分红金和在公司打工的薪金,成了典型的‘三金’农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146户、427人,减少到现在的11户、13人,人均收入也实现了翻番。按照计划,今年骆驼湾村力争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但我们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奔小康的路上继续砥砺奋进!”曹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