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贵州:七百万人脱贫奔小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82681
内容摘要: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贵州还有372.2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贵州还有372.2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贵州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落实“精准”二字。自2012年以来,贵州加快脱贫速度,稳步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6%。

精准识别 一户一法

5级干部入村核实

精准扶贫首要在精准识贫。

“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这是过去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农民的生活写照。而如今的迤那镇,通村路延伸到各家各户,白色的楼房拔地而起。

在扶贫实践中,迤那镇探索出“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精准识别机制。“村民家里有没有存款和余粮,这些不好查,掌握贫困户真实情况,首先要逐村逐户实查摸底。”迤那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说。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贵州抓住“精准”二字,通过“四看法”,让贫困户自愿提出书面申请,之后进行民主评议,由老百姓选出并进行公示,最终确定贫困对象,再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按“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和措施。此外,贵州还组织省市县乡村5级干部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派出50万人次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的比对核实。

贵州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通过“扶贫云”将各项指标整合形成脱贫指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施策 产业扶持

百亿资金造血扶贫

“10年前,我们这儿的藤编制品并不起眼;现在订单不断,还销往北京重庆等地。”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返乡创业者马毅说,板桥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藤编产业,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年均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当地有100余家农家乐及乡村旅馆,实现户户有经营、人人有就业、天天有收入,摘了“国家扶贫开发一类”的帽子。

娄山关村的“蝶变”,是贵州因地制宜、因村施法、因户施策找准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2012年以来,贵州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9亿元,扶贫方式由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扶贫转变,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等十大扶贫产业,既美了生态,又促农增收。

贵州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将产业扶持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领域,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有了产业,资金从哪里来?

贵州整合39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0个重点县、东部7个经济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8个市(州),54个区县与贵州66个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同时发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解决资金问题。

贵州用财政资金建立贴息和风险补偿基金,由农村信用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特惠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00余亿元,惠及农户60多万户;贵州还成立3000亿元“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投向交通、农村环境整治、极贫乡镇等8个方面。

精准管理 定点包干

扶贫专线公开监督

贵州重点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由20位省级领导带队对20个脱贫难度大的极贫乡(镇)的扶贫“定点包干”,由党政“一把手”任扶贫开发小组组长,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

贵州全面实施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和脱贫认定管理办法,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定时间表,明确退出标准和程序,留出缓冲期。同时,有关部门还对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信息进行专项对比和实地调查,并设立“扶贫专线”,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为了把好“退出关”,贵州以政策“兜底”,出台《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建立脱贫攻坚责任链,建立干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脱贫攻坚考核问责。

“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省之力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贵州省扶贫办党组书记李建表示,贵州仍有372.2万农村贫困人口未脱贫,各级干部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满足人民的期待,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贵州:七百万人脱贫奔小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907/551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