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石河子: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水作”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968
内容摘要:水肥一体化系统可确保加肥的精准均匀,如今在石河子,已经很难找到不用膜下滴灌技术的田地。在新疆石河子市全国微灌大会上,新疆
 “水肥一体化系统可确保加肥的精准均匀,如今在石河子,已经很难找到不用膜下滴灌技术的田地。”在新疆石河子市全国微灌大会上,新疆天业农业研究所的陈伊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起源于石河子市的膜下滴灌技术已在全国多地大面积应用于40余种作物种植。根据新疆天业集团测算,膜下滴灌技术帮助主要大田作物平均增产30%以上。

地处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年降雨量仅180-27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000-1500毫米,干旱是这里的常态。在研发出这套技术之前,干燥少雨的石河子从来没种过水稻。如今,在一片200亩的旱田里,齐腰高的水稻郁郁葱葱,低着头的饱满稻穗提醒着人们即将到来的高产。稻田间却无垄无畦也无水,初看让人误以为是麦田。这片稻田就是由新疆天业节水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目前水稻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最高可达83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亩产。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应用使当地摆脱了气候的限制,“无中生有”地种上了水稻。

陈伊峰说,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方法靠的是隐藏在稻秆根部的一块块地膜。记者看到,每块地膜下都铺着3根输水软管,有若毛细血管,可覆盖12行水稻。这层地膜将水蒸汽留在土里,水肥滴灌到根部。

“这项技术在2011年获得国家专利,可谓彻底改变了水稻种植的‘水作’传统,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灌溉用水从每亩2000立方米降低到600-700立方米,节水60%以上。尤其是直播技术的应用,让农户免去育苗和插秧的辛苦,开动膜下滴灌播种机,播种、铺膜等一次完成,生产成本每亩降低178元,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0%。”

此外,在新疆著名的“一白一红”——棉花与番茄的种植灌溉技术中,石河子还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种植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虫害。“番茄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种植技术后,亩产8-9吨,比常规种植每亩收益提高50%左右。”该项目负责人银永安介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石河子: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水作”系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904/5516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