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率先开展了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说,江苏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研究扩大试点规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符合江苏省情的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努力为全国范围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农业部充分肯定江苏做法并指出,江苏不仅在全国先行自觉开展轮作休耕试点,而且把轮作休耕试点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总抓手,推动技术创新、补贴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值得深入研究,并在全国推广借鉴。
财政力度大布点速度快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它以占全国1.06%的土地、3.9%的耕地,保障了全省7998万人的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粮食、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劳均农业增加值、亩均农业增加值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
杨岳说,江苏农业生产水平高,“米袋子”“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强,但耕地复种指数也高,利用强度大,生产负荷重,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对培肥地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以来,江苏省财政累计安排1亿元,重点在夏熟生产效益低的苏南地区、土壤贫瘠化的丘陵地区、盐碱重的沿海地区以及生态退化明显地区,选择20个县(市、区)先行试点,总面积25万亩。
除省级财政引领外,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不少地方财政主动配套,加快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步伐,促进环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昆山市去年秋播休耕轮作面积两万亩,市财政按每亩200元标准对农民进行补贴,今年秋收结束后,将增至2.5万亩,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季粮食作物纯效益的70%。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全省力争通过2-3年时间,试点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1%,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耕地轮作换茬与休耕培肥模式和机制。
探索实践早农民反映好
耕地轮作休耕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应稳步有序推进。那么,江苏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农户早已自发在探索实践耕地轮作休耕路径,以此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
镇江市丹徒区五塘村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已有7年时间。每年水稻收完后,村民们不是接着种小麦,而是整块地撒上红花草种子,来年春耕时就能变成上好的有机肥。“土壤改良了,水稻品质提高了,每亩地能比常规水稻多卖400元!”村党支部书记陈云飞说。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是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首批生态示范区,宝应大米闻名省内外。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专家张家宏说,农科所和当地有些农户至今仍保留了种植紫云英的传统。随着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的开展,宝应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更明显了。
为了加快改善地力状况,南京市下辖的5个农业区去年全部参加了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我申报了200多亩地休耕,为粮食持续丰产打基础!”江宁区禄口街道石埝村种粮大户李光猛说,自己种粮十多年,一直坚持做地力恢复的事,休耕一冬,来年水稻亩产至少能增加50斤,价格还高。
政府大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江苏今年耕地轮作休耕总面积预计将超出计划面积近5万亩,一场“地力提升革命”正在全省蓬勃展开。
实施模式多综合效益高
不弃耕、不废耕,不减少或破坏耕地……江苏在严守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原则的同时,不断创新实施模式,力争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融合、互促互进。
沭阳县华冲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稻菜轮作生态种植,把常规种植的稻麦模式,调整为水稻-西红柿的水旱稻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亩均纯收入超5000元。与此同时,稻绿轮作、稻瓜轮作等一批生态种植新模式也在全县纷纷涌现。
“每年3月放第一季小龙虾的虾苗,6月份大虾收走,然后种上水稻,再接着补充虾苗。”盱眙县在自主探索耕地轮作休耕过程中,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县农委相关负责同志说,现在虽然只种一季稻,但被小龙虾“亲吻”过的水稻,米质更好,每斤售价能达5-8元,龙虾亩产150斤以上,亩均纯效益2000-3000元。
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全市各涉农区普遍将休耕种植的大面积紫云英当成观赏花卉来打造,4月下旬,密密匝匝的小花汇聚成壮观的紫色花海,成为游客乡村旅游的新看点。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健康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关于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精神的过程中,尊重民意、积极作为、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省份耕地轮作休耕的新路。这是顺应自然之路,“休养生息”之路,更是现代农业持续辉煌的奠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