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挖掘黄土地上的新潜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19
内容摘要:陇薯10号这个品种刚出来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和推广,但我发现这个品种在广州市场上需求旺、销售特别好,就极力建议加大种植
 “‘陇薯10号’这个品种刚出来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和推广,但我发现这个品种在广州市场上需求旺、销售特别好,就极力建议加大种植推广力度,还拽着区上领导到处去考察。”日前,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农业科技特派员张伟汉说,如今,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在市场上最赚钱的“陇薯10号”已成了他所负责服务指导的马铃薯种植企业、合作社及其周边地区订单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

“一招鲜吃遍天”。号准市场和产业的脉,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紧密对接,从源头上把控生产规模和质量,转变发展观念,力促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敏锐地抓住种薯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也折射出了甘肃农业产业的改革探索足迹:从去年到今年,甘肃省连续两次出台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向全省上下强烈传递改革信息、阐释改革内涵。

“我们要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尽力让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更加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打造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甘肃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康国玺说,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以来,全省紧扣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主题,加快了改革探索的步伐,下大气力改善农业供给体系,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挖掘农业增长潜力,促进农业结构现代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全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探索新步伐:稳粮食、调结构、增效益

甘肃,干旱少雨,70%的耕地是山旱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历史上,这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必须依靠外调才能解决粮食问题。甘肃农业科技人员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旱作农业技术的探索、推广和应用,最终让这块黄土地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有余。

粮食“十三连丰”,总产量翻了一番,人均占有粮食从1978年的273公斤提升到2016年的437公斤。只有熟悉甘肃农业的人才能读懂这组数据里蕴含的丰富信息:在自然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30多年没有发生过饥荒,这对于苦苦奋战的甘肃农口部门而言,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

稳定粮食生产,一直是干旱贫瘠的甘肃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结合国内粮食出现产量连年增产、进口量连年增长、库存量连年增加的“三量齐增”的经济现象,甘肃也深入思考自身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谋求解决之道,稳粮调结构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

“保障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粮食产能的前提下进行。”康国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这一观点:甘肃农业生产发展要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增加中高端、高品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供给,增强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为此,甘肃必须统筹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粮食供给结构,优化特色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畜禽产品供给结构,使农业生产与需求有效对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

在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市,面对国家“镰刀弯”地区压缩玉米面积的新形势,当地积极主动调减玉米制种面积17万亩,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腾出更大发展空间。

在定西市,当地在扩大脱毒种薯覆盖面的同时,围绕国家启动的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加快创新探索步伐,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能力已达10万吨,研制开发出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有18类。目前,这些主食化产品已投放市场,有效示范带动了甘肃的马铃薯主食开发进程。

“甘肃将在坚定不移发展旱作农业、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步伐,充分挖掘黄土地上的新潜力。”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

瞄准新方向:强特色、延长产业链、打品牌

甘肃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和牧草资源丰富,这为全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甘肃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草食畜、蔬菜、优质林果等产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甘肃将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通与上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主体作用,推进农产品公共品牌、知名品牌的培育、开发和保护,鼓励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促使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

来自张掖市肃南县的全国人大代表、“85后”女孩常海霞,创业养羊曾遭到重挫,一段时间内,她“眼看着羊价一路下跌,卖着太心疼。”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常海霞很快发现,羊肉加工产业做得好的地方,受到羊价下跌的影响较小;如果产品有特色、品牌叫得响,收益还能更高;有些地方还和经营农家乐结合起来,把养羊做成了循环产业,根本不愁销。据此,她认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既能保障农业收益,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渠道。

“只有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康国玺认为,常海霞的经历说明,产业链条短,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就比较弱。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上齐抓共赢,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加收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让农民不仅仅卖原料卖原粮,而且能够通过介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产业链条、环节,从中真正获得更多的收益。”

向品质提升要需求、向产业链延伸要效益、向品牌化经营要利润。记者了解到,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甘肃始终坚持把全产业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深度开发农产品,力求使加工后的制成品能够满足各层次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供给效率。

推行新方式:绿色、安全、高效

如今,在嘉峪关市文殊镇,深入当地农民种植的油桃采摘园的游客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的出处和相应质量标准,安全、绿色、又放心。从事油桃种植已12年的文殊镇冯家沟村村民贾斌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采摘,文殊镇以冯家沟兴农果蔬基地的117座大棚为基础,连续举办了三届油桃采摘节。同时,成熟采摘前,种植户们都会邀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对油桃进行监测,并公开监测结果,让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油桃质量。

绿色生产,安全供给。正如文殊镇一样,为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让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甘肃一直严守质量兴农的原则。“我们坚持把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有效对接消费需求的突破口,健全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监管和服务,加快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保障体系,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安全、营养、口味的要求。”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甘肃将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盖。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甘肃一直在行动。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始终坚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方针,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举措,来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产品高效供给的同时,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到2020年,甘肃将力争实现主要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明显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和消费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高效安全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挖掘黄土地上的新潜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826/551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